秋斋杂赋五首(其四)
戎衣轻绣锦,旅食尚糟糠。
驿路千山隔,河流一苇航。
毋忧兵不战,已定法三章。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生活状态。"晚树霜犹碧"写出了秋夜中树木虽经霜打,但枝叶仍显翠绿,展现出秋意的清新与坚韧。"秋花雨未黄"进一步描绘了秋雨中的花朵,虽然还未完全凋零,但仍带有一丝凄凉的意味。
诗人身处行军之中,"戎衣轻绣锦"暗示了他身着华丽的军装,尽管身处艰苦环境,但衣饰依然精致,显示出军人的尊严和对美的追求。"旅食尚糟糠"则揭示了旅途生活的艰辛,即使食物简陋,诗人仍能坚守。
"驿路千山隔,河流一苇航"描绘了旅途的遥远和艰难,诗人跨越重重山岭,仅凭一苇舟渡河,形象地表达了旅途的孤独与挑战。
最后两句"毋忧兵不战,已定法三章"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态度,他并不担忧战事的发生,因为已经有了明确的纪律和法规来约束,显示出他的自信和对秩序的维护。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军旅生涯中的坚韧与智慧,以及对和平秩序的期待。
词语解释
定法的意思:(1).制定法令、法规、办法等。《史记·秦始皇本纪》:“除疑定法,咸知所辟。”《孔丛子·记问》:“若 管仲 之知足以定法,材非 管仲 而专任法,终必乱成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周 命维新, 姬公 定法。”《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将来怎的个拨弄,怎的个分段,怎的个招佃,怎的个议租,此时定法不是法,你们再听老爷太太的吩咐。”(2).规定,成法。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第四、第五、第六酘,用米多少,皆候麴势强弱加减之,亦无定法。”《书·立政》“兹式有慎行” ...
河流的意思:[释义](名)地球表面较大的天然水流(如江、河等)的统称。 [构成]偏正式:河(流 [例句]沙漠中没有河流。(作宾语)...
旅食的意思:(1).古代谓士而无正禄者的宴饮。《仪礼·燕礼》:“尊士旅食于门西。” 郑玄 注:“旅,众也。士众食,谓未得正禄,所谓庶人在官者也。”(2).谓平民百姓的饮食。《晏子春秋·杂上一》:“君子有力於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君子无力於民而旅食,不恶贫贱。” 唐 白居易 《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安定皇甫公墓志》:“自布衣而佩服金紫,自旅食而庙饗祖考。” 宋 司马光 《投梅圣俞》诗:“薄游困京师,旅食止脱粟。”(3).客居;寄食。 南朝 齐 江孝嗣 《北戍琅琊城》诗:“薄暮苦羈愁,终朝伤旅食。” 唐 韩愈 《...
千山的意思:(1).极言山多。 唐 柳宗元 《江雪》诗:“千山鸟飞絶,万逕人踪灭。” 宋 王安石 《古松》诗:“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2).山名。在今 辽宁省 西南部,为 长白山 的支脉。上有 月芽 、 钵盂 、 笔架 等十余峰。奇峰迭耸,峭壁嵯峨,故有千山之称。参阅《嘉庆一统志·奉天府·山川》。...
戎衣的意思:◎ 戎衣 róngyī[military uniform] 军服、战衣...
三章的意思:(1).三条法律。 汉高祖 刘邦 率兵进入 咸阳 时,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见《史记·高祖本纪》。 明 王象春 《书项王庙壁》诗:“三章既沛 秦川 雨,入关又纵 阿房 炬。” 清 蒋业晋 《徙兵行》:“重臣遥遥仗节鉞,抚循备至逾三章。”(2).泛指简单明确的法律或规章。《南史·袁昂传》:“莫严五辟於明君之朝,峻三章於圣主之日。”...
苇航的意思:小舟。 明 徐渭 《镜湖竹枝词》:“杏子红衫一女郎,鬱金衣带一苇航。”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公避兵》:“千江月,一苇航。堪嗟《黄鸟》寄他邦。”...
驿路的意思:◎ 驿路 yìlù[post road] 驿道...
已定的意思:(1).既定。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升沉应已定,不必问 君平 。”(2).一定。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那娘子已定出来也,我只在这里等待问他咱。”《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已定是记掛着间壁那个人。”...
一苇的意思:《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孔颖达 疏:“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后以“一苇”为小船的代称。《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臣闻否泰无常,吉凶由人, 长江 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 宋 苏轼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诗:“今朝横江来,一苇寄衰朽。”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一:“那无一苇航,繁念空悠悠。”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诗:“日午潮回擢东指,顺流一苇如轻鸥。”...
糟糠的意思:◎ 糟糠 zāokāng[distillers’ grains] 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居富贵者不易糟糠。——《东坡志林》卷三遗其糟糠,别婚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