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梅学密赴并州
宋 · 宋祁
连天橐笔侍天台,始见东方画隼开。
路避晚风崤外转,人瞻冬日绛中来。
笳箫后队联幽侠,璧马中军聘楚材。
自昔河东股肱地,不应归节叹淹徊。
路避晚风崤外转,人瞻冬日绛中来。
笳箫后队联幽侠,璧马中军聘楚材。
自昔河东股肱地,不应归节叹淹徊。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连天:连续不断。橐笔:携带毛笔。
侍:侍奉。
天台:天台山,这里指代写作的地方。
东方:东方之地。
画隼:描绘的鹰。
路:道路。
晚风:傍晚的风。
崤外:崤山之外。
转:转向。
冬日:冬季。
绛中:绛州,古代地名。
笳箫:胡笳和箫,乐器。
后队:队伍的后部。
幽侠:隐秘的侠士。
璧马:装饰有璧玉的马,象征尊贵。
中军:军队的核心部分。
聘:招聘。
楚材:楚地的优秀人才。
自昔:自古以来。
河东:黄河以东地区,古代指山西一带。
股肱:比喻辅佐的重要人物。
归节:回归的使者。
叹淹徊:感叹滞留不归。
翻译
连续不断地在天台上执笔写作,初次见到东方的画鹰展翅飞翔。道路避开傍晚的寒风,在崤山之外曲折转向,人们期待着冬日里的队伍从绛州而来。
乐队和剑客组成的行列连接着幽深的侠义,璧马护卫的中军则是招聘楚地的贤才。
自古以来,河东地区就是重要的辅佐之地,不应该因未能回归而感叹徘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祁的作品,名为《送梅学士赴并州》。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诗中“连天橐笔侍天台,始见东方画隼开”两句描绘了一个壮丽的景象,橐笔比喻长远的道路,天台可能指的是某个高峻的地方,从这里可以看到东方天际的云彩如同画中之物般展开。这样的开篇设置了整个诗歌雄浑壮阔的基调。
“路避晚风崤外转,人瞻冬日绛中来”两句则描写了行者在途中的景象。晚风是指傍晚时分的微风,崤山位于古代并州(今山西太原)附近,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送别之情。路转而避开晚风,表达了一种逃离现实、寻求安稳的心境。而“冬日绛中来”则是说人们在冬日的阳光下前来赴约或相聚。
接下来的“笳箫后队联幽侠,璧马中军聘楚材”两句,则描写了一种军事行动的场景。笳箫是一种古代军中的乐器,用以指挥士兵;后队则是军队的尾部;联幽侠可能是说与那些隐蔽在深山老林之中的人物相联系。而璧马即装饰华丽的战马,中军则是主力部队,聘楚材可能是在征召或招聘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的优秀人才。
最后,“自昔河东股肱地,不应归节叹淹徊”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河东指的是黄河以东地区,股肱则是比喻亲密无间的关系。诗人说自从和朋友在河东相处,就像手臂和袖子一样分不开,现在却不得不分别,内心充满了感慨。
整首诗既有壮阔的自然景象,又融入了送别之情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英雄事业的一种渴望。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