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奉和张痴山先生六十述怀四首(其一)赏析

奉和张痴山先生六十述怀四首(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闰位将成辄挂冠,渊明大节得粗完。
西京刚直推槐里,东汉文章重建安。
薄宦不终非命蹇,中原多事见才难。
乱流滚滚何曾定,不少饥民逐弹丸。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诗人曹家达所作的《奉和张痴山先生六十述怀四首》中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高洁品行的赞赏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动荡、人才难得的感慨。

首联“闰位将成辄挂冠,渊明大节得粗完”借用了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坚守节操、追求精神自由的钦佩之情。“闰位将成”可能暗指某种权势或地位即将稳固,而“挂冠”则是辞官之意,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古代文人对个人品格的坚持。

颔联“西京刚直推槐里,东汉文章重建安”进一步赞扬了古代文人的道德品质和文学成就。这里提到的“槐里”和“建安”,分别是指中国古代的两个时期,即西汉末年的槐里和东汉时期的建安,这两个时期都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和文学作品。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刚正不阿、才华横溢的敬仰。

颈联“薄宦不终非命蹇,中原多事见才难”则转向对现实的反思。诗人认为,即使在官场中遭遇挫折,并非因为命运不济,而是因为时局动荡,难以施展才能。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和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

尾联“乱流滚滚何曾定,不少饥民逐弹丸”描绘了一幅动荡不安的社会景象,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这里的“乱流”比喻社会动荡,“饥民逐弹丸”形象地描绘了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的状况。整首诗在赞美古代文人高尚情操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忧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