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山楼
清 · 王撰
重重烟霭望中收,渔网参差古渡头。
木叶凋时孤雁远,月华高处一桥浮。
谢公屐冷山无恙,白傅船空水自流。
话尽凄凉十年泪,秋风残醉卧南楼。
木叶凋时孤雁远,月华高处一桥浮。
谢公屐冷山无恙,白傅船空水自流。
话尽凄凉十年泪,秋风残醉卧南楼。
鉴赏
这首明代末期清初诗人王撰的《夜宿山楼》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清的秋夜画面。首句“重重烟霭望中收”,写出了山楼周边缭绕的雾气在夜色中逐渐消散,暗示了诗人孤独的观察者身份。次句“渔网参差古渡头”则点出地点,古老的渡口旁,渔网错落,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
“木叶凋时孤雁远”,借落叶和孤雁的形象,寓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离愁。随着视线升高,“月华高处一桥浮”,明亮的月光映照下,河上的小桥仿佛漂浮在水面,营造出宁静而梦幻的氛围。
“谢公屐冷山无恙,白傅船空水自流”,诗人以谢灵运和白居易的典故,表达自己虽身处山林,但心境如古人般孤独,人事已非,只有山水依旧。最后两句“话尽凄凉十年泪,秋风残醉卧南楼”,直接抒发了诗人十年来积累的哀伤,秋风中的醉态,更显其内心深处的落寞与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夜宿山楼时的孤独心境,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