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小憩
宋 · 张镃
趋寺松杉夹径栽,解鞍流憩得莓苔。
尘昏金篆牌犹挂,灯暗纱笼殿不开。
老鹤就凉临古井,幽禽寻食下生台。
诗成漫记檐间柱,去矣何时复此来。
尘昏金篆牌犹挂,灯暗纱笼殿不开。
老鹤就凉临古井,幽禽寻食下生台。
诗成漫记檐间柱,去矣何时复此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趋寺:走向寺庙。松杉:松树和杉树。
解鞍:卸下马鞍。
莓苔:青苔。
金篆牌:刻有金色铭文的牌子。
灯暗:灯光昏暗。
纱笼:纱罩。
殿不开:殿堂未开放。
老鹤:老鹤。
古井:古老的水井。
幽禽:幽静的鸟儿。
生台:供鸟儿栖息的平台。
诗成:诗作完成。
檐间柱:屋檐下的柱子。
去矣:离开。
何时:何时。
复此来:再次来访。
翻译
沿着寺庙道路两旁种着松杉,我解下马鞍在此小憩,欣赏着莓苔覆盖的地面。金色的铭文牌还挂在那儿,尽管庙宇内灯光昏暗,纱罩下的殿堂并未开启。
一只老鹤来到清凉的古井边,幽静的鸟儿寻找食物落在生台之上。
写完诗后随意记在屋檐下的柱子上,离去之后何时能再回来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山寺中小憩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建筑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诗中的“趋寺松杉夹径栽”、“老鹤就凉临古井”等句子,不仅刻画出山寺的幽深氛围,更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思。
诗人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如“尘昏金篆牌犹挂,灯暗纱笼殿不开”,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同时,“解鞍流憩得莓苔”、“幽禽寻食下生台”等意象,则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与融入。
最后,诗人在“诗成漫记檐间柱,去矣何时复此来”中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情怀,以及对未来的淡然期待。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文化素养与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