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离愤五首正德戊辰年五月作是时阉瑾知劾章出我手矫旨收诣诏狱(其四)赏析

离愤五首正德戊辰年五月作是时阉瑾知劾章出我手矫旨收诣诏狱(其四)

明 · 李梦阳
驱车重行行,前上西山陲。
白日忽已冥,归鸟来何迟。
飘风吹征衣,北逝方自兹。
行路见我行,不行为嗟咨。
苦称途路涩,君子莫何之。
欲诉难竟陈,天命自有期。

鉴赏

这首明代李梦阳的《离愤五首·其四》表达了诗人被陷害后内心的离愁与愤慨。首句“驱车重行行,前上西山陲”描绘了诗人被迫离开京城,踏上艰难旅程的情景,西山偏远之地暗示了处境的困厄。接着,“白日忽已冥,归鸟来何迟”以日暮和归鸟未归象征着时光流逝和孤独无依。

“飘风吹征衣,北逝方自兹”进一步渲染了凄凉氛围,风中的衣衫随北风而去,寓言诗人自身命运的飘摇不定。“行路见我行,不行为嗟咨”通过路上行人对诗人的同情和叹息,展现了世态炎凉。诗人感叹道路艰涩,“苦称途路涩,君子莫何之”,表达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公正的渴望。

最后两句“欲诉难竟陈,天命自有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虽然有冤情却难以申诉,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期待未来会有转机。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言性很强的诗,情感深沉,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