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自胥江上峡至韶阳作(其二)赏析

自胥江上峡至韶阳作(其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胥江沙水浅,取蚬疍船多。
男女无馀粟,生涯是扁螺。
吞腥安水土,足跣弄烟波。
苦竹春丛外,时时闻斗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胥江两岸渔民的生活情景,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韵味。

首句“胥江沙水浅”点明地点,胥江水流平缓,沙岸浅显,为后文描绘渔民生活提供了背景。接着“取蚬疍船多”一句,通过“疍船”这一特定的水上交通工具,形象地展现了渔民们在河湖中捕鱼捞蚬的忙碌景象。

“男女无馀粟,生涯是扁螺”两句,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渔民们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他们没有多余的粮食,生活来源仅限于扁螺等水生生物,反映了渔民生计的单一和艰难。

“吞腥安水土,足跣弄烟波”则进一步描绘了渔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他们虽食腥味,却能安心于这片土地;赤脚踏浪,自在地在烟波浩渺的江面间穿梭,体现了渔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后,“苦竹春丛外,时时闻斗歌”以苦竹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春日里,苦竹丛外,不时传来渔民们的欢歌笑语,这不仅是对生活的乐观态度的体现,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象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胥江渔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江南地区渔民独特的生活风貌和精神世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