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洪竹堂
富贵岂不好,变灭如转烛。
一昨流落后,破垣竹犹绿。
往事何用访,得此良自足。
胡为被书误,弹冠向苕曲。
三年饭脱粟,不饱而况肉。
颇有青衿子,对之寻旧读。
时复吐佳句,家山如在目。
不知竹是伴,谁护苍玉束。
官满还滞留,欲归未可卜。
无钱买扁舟,迁居更勿促。
悠然谢此君,行止任迟速。
新年雨雪深,忽已归期告。
天公似有意,为尔开晴旭。
士固不可料,穷久理当复。
东风吹浩荡,万里奔鸿鹄。
鉴赏
这首诗由南宋末至元初时期的诗人牟巘所作,名为《送洪竹堂》。诗中描绘了诗人对竹的喜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家住西湖西,爱吟仍爱竹”点明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情趣,西湖边的自然美景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谐相映成趣。接着,“富贵岂不好,变灭如转烛”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富贵虽好,却如同瞬息万变的烛火,难以持久。
“一昨流落后,破垣竹犹绿”描述了诗人经历变故后,家园残破,唯有竹林依然生机勃勃,象征着坚韧的生命力。接下来,“往事何用访,得此良自足”表明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并不重要,眼前的景象已经足够让他满足。
“胡为被书误,弹冠向苕曲”表达了诗人因读书而耽误了生活,选择前往苕曲之地谋生。随后,“三年饭脱粟,不饱而况肉”描绘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三年间只能以糙米度日,连肉都难得一尝。
“颇有青衿子,对之寻旧读”提到诗人周围还有年轻人陪伴,他们一起复习旧学,共同度过艰难时光。“时复吐佳句,家山如在目”则表现了诗人即使身处异乡,也能通过诗歌寄托对家乡的思念。
“不知竹是伴,谁护苍玉束”将竹比作陪伴,表达出竹子不仅是物质上的依靠,更是精神上的慰藉。“官满还滞留,欲归未可卜”暗示诗人官任期满,却仍在滞留,对未来是否能回家充满不确定性。
“无钱买扁舟,迁居更勿促”表达了诗人虽然经济拮据,但并不急于改变现状。“悠然谢此君,行止任迟速”则是对竹的告别,表示诗人愿意随遇而安,不再强求。
最后,“新年雨雪深,忽已归期告”预示着新年将至,诗人突然得知归家的消息。“天公似有意,为尔开晴旭”表达了对上天眷顾的感激之情。“士固不可料,穷久理当复”是对人生起伏的深刻理解,即使遭遇困顿,最终也会有所恢复。“东风吹浩荡,万里奔鸿鹄”以东风吹拂、鸿鹄高飞的形象,寓意着未来充满希望与自由。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更有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