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民谣(其五)赏析

民谣(其五)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动则勒长夫,一夫金十二。
长吏亦受欺,金来仅得四。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明朝末年到清朝初期官场腐败的社会现象,通过具体的数字对比,生动地展现了官吏贪污腐败的现实。

“动则勒长夫”,“动”字表明这种行为并非个例,而是普遍现象,“勒”字则揭示了官吏强制性地要求百姓为其服务,即所谓的“长夫制”。这不仅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也体现了官僚体系对民间资源的无度榨取。“长夫”指的是为官府劳作的民夫,他们的劳动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或补偿。

“一夫金十二”,意味着一个民夫一年的收入被官吏强行剥夺了十二两黄金,这与民夫实际所得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官吏的贪婪和不公。

“长吏亦受欺”,这里的“长吏”指的是更高级别的官员,他们同样受到欺骗,即他们可能并未得到预期的收益,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贪腐链条的一部分,间接助长了腐败风气。

“金来仅得四”,说明即使在这样的腐败环境中,真正到达基层官员手中的财富也只有四两黄金,其余都被层层截留,显示了官僚体系内部的严重腐败和资源分配的不公。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揭示了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官场腐败的社会问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不公和腐败现象的强烈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