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商学士寒林图
今睹寒林图,信美无与俪。
凄凉霰雪馀,簸扫悉轻脆。
玄冰刮老骨,衣被荷纤荔。
龙须结璎珞,虎爪出锋锐。
鳞皴蝮蛇壳,璀错琅玕蒂。
下有不死石,蓝污沃鬒剃。
前有赴海湍,漱濯沙土细。
青烟曼遥渚,白日淡荒裔。
苍茫浮云外,缥缈惑昐昧。
梧桐早飘落,凤鸟将焉逝。
四序若循环,葳蕤在椔翳。
衰荣各有时,至道惟冥契。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所作的《题商学士寒林图》,通过对画中寒林的描绘,展现了画家高超的水墨技艺。诗人首先赞叹了商学士的绘画才能,认为其作品无人能及。接着,他细致地描述了画面中的景象,如寒林中的霜雪、玄冰、龙须、虎爪等元素,形象生动,富有质感。
诗人运用丰富的比喻和意象,如"凄凉霰雪馀"、"玄冰刮老骨",表现出画面的冷峻与深沉。画面下方的"不死石"、"漱濯沙土细"则增添了神秘感,而远处的"青烟"、"白日"以及"苍茫浮云"则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
最后,诗人借梧桐落叶和凤鸟消失,寓意生命的轮回与变迁,"衰荣各有时,至道惟冥契"表达了对自然法则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是对一幅寒林图的细腻解读和艺术赞赏。
词语解释
白日的意思:◎ 白日 báirì(1) [day;daytime]∶白天(2) [sun]∶太阳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3) [time]∶泛指时光浪费白日...
苍茫的意思:[释义](形)空阔辽远,没有边际。联绵式。~的夜空。(作定语)大地~一片。(作谓语)...
出锋的意思:(1).指书法上使点画锋芒外露的一种用笔方法。 明 张绅 《法书通释》卷上:“其法,趯笔战行,不徐不疾,欲尽復驻,势是以磔。开其笔,或出锋,或藏锋,由心所好。”(2).犹冲锋。《何典》第五回:“就是 长舌妇 虽説奢遮,也不过苗头看得清爽些,又口舌利便,翻转翻仰的会説会话罢了。那行兵摆阵,出锋打仗许多事务,教他怎么得知?”(3).见“ 出风 ”。...
璀错的意思:(1).文饰繁杂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下岪蔚以璀错,上崎嶬而重注。” 吕向 注:“下岪蔚以璀错,谓壮丽而文饰繁杂也。”(2).光泽闪耀貌。 宋 梅尧臣 《韩持国遗洛笋》诗:“金刀璀错截嫩节,铜駞不与大梁赊。” 明 薛章宪 《枇杷赋》:“冰水晶荧兮溶煖,蔗霜璀错兮流寒。”...
锋锐的意思:◎ 锋锐 fēngruì(1) [sharp]∶指兵刃尖锐快利锋锐的匕首(2) [sharp;keen]∶[目光、言论等]尖锐;敏锐锋锐的目光(3) [advancing bravely]∶指勇往直前的气势挫败敌人的锋锐...
凤鸟的意思:凤凰。传说中的瑞鸟。《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 少皞挚 之立也,凤鸟适至。”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十:“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蝮蛇的意思:蝮蛇科。头呈三角形,体色灰褐而有斑纹,口有毒牙。生活在平原及山野,以鼠、鸟、蛙等为食,也能伤人畜。毒腺的毒液可治麻风病。《楚辞·招魂》:“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新唐书·南蛮传下·南平獠》:“山有毒草、沙虱、蝮虵,人楼居,梯而上,名为干栏。” 林百举 《悲愤》诗之四:“天下民穷鸿雁唳,西来宝气蝮蛇涎。”...
浮云的意思:◎ 浮云 fúyún(1) [floating clouds](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寒林的意思:(1).称秋冬的林木。 晋 陆机 《叹逝赋》:“步寒林以悽惻,翫春翘而有思。” 唐 王维 《过李揖宅》诗:“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赵学士探梅》诗之二:“静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 寿阳 粧。”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车站前一片大旷场,四围寒林萧瑟,晓霜犹凝,飕颼的西北风吹着落叶扫地作响,告诉我们已经到了北国寒乡了。”(2).梵语音译。弃尸之处。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七:“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 王舍城 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
虎爪的意思:(1).虎之爪;虎爪形。《山海经·中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犬,虎爪有甲,其名曰獜。”《后汉书·舆服志下》:“佩刀……小黄门雌黄室,中黄门朱室,童子皆虎爪文。”(2).虎爪书。书体的一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召、奏用虎爪,为不可学,以防诈伪。” 清 赵翼 《题百体寿字》诗:“垂露偃波取殽列,:鵠头虎爪倣走飞。”参见“ 虎爪书 ”。...
荒裔的意思:指边远地区。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鑠王师兮征荒裔,勦凶虐兮截海外。” 唐 陈子昂 《为程处弼辞放流表》:“长辞闕庭,永没荒裔。”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宫闱·孝烈祔庙》:“当时批鳞诸臣死者无算,即幸存亦流落荒裔。” 陈去病 《岁暮杂感》诗:“庶几繫长缨,略可傲荒裔。”参见“ 荒服 ”。...
绝艺的意思:◎ 绝艺 juéyì[consummate art or skill] 绝技,极高超的技艺...
琅玕的意思:◎ 琅玕 lánggān(1) [a stone resembling pearl;white carnetian]∶似玉的美石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汉· 张衡《四愁诗》(2) [jade tree]∶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比喻珍贵、美好之物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山海经》(3) [green bamboo]∶翠竹的美称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唐· 白居易诗...
老骨的意思:(1).指书法遒劲的风格。《法书要录》卷二载 南朝 梁 陶弘景 《与梁武帝论书启》:“使 元常 老骨,更蒙荣造; 子敬 儒肌,不沉泉夜。”(2).指衰老的身体。 元 虞集 《后续咏贫士》:“老骨寒不寐,夜长况闻风。”...
鳞皴的意思:像鳞片般的皲皮或裂痕。 唐 袁高 《茶山》诗:“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 宋 范成大 《巫山高》诗:“ 西真 功高佐 禹 跡,斧凿鳞皴倚天壁。”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二:“轩姿古镜黑如漆,锦华鳞皴秋雨湿。”...
龙须的意思:(1).草名。茎可织席。 三国 魏 吴普 《神农本草经·石龙刍》:“﹝石龙芻﹞一名龙鬚。” 唐 李白 《鲁东门观刈蒲》诗:“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鬚。” 王琦 注:“《蜀本草》:龙芻,丛生,茎如綖,所在有之,俗名龙鬚草,可为席。”参见“ 龙鬚草 ”。(2).喻长而细如龙须之物。 唐 韩愈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葡萄》:“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鬚。” 方世举 注:“蒲萄藤蔓颇似龙鬚。” 宋 苏轼 《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词:“ 楚 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鬚半剪,凤膺微涨,玉肌匀绕。”...
冥契的意思:(1).默契;暗相投合。《晋书·慕容垂载记》:“宠踰宗旧,任齐懿藩,自古君臣冥契之重,岂甚此邪?” 宋 苏轼 《朱寿昌梁武忏赞偈》:“母子天性,自然冥契,如磁石鍼,不谋而合。” 明 李贽 《送郑大姚序》:“君岂亦学 黄 老 而有得者耶?抑天资冥契,与道合真,不自知其至於斯也。”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读之久,而吾之心与古人之心冥契焉,则往往有神解独到。”(2).指天机,天意。《旧唐书·高祖纪》:“然 李氏 将兴,天祚有应,冥契深隐,妄肆诛夷。”(3).指意气相投的知音好友。 南朝 宋...
飘落的意思:◎ 飘落 piāoluò[touch down slowly] 轻飘飘地降落...
缥缈的意思:◎ 缥缈,缥乎,缥缥 piāomiǎo,piāohū,piāopiāo[dimly discernible]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凄凉的意思:[释义](1) (形)寂寞冷落;凄惨(多用于形容环境或景物)。深秋时人们常有一种凄凉的感觉。(作定语) (2) (形)悲伤。眼神凄凉。(作谓语) [构成]并列式:凄+凉...
轻脆的意思:亦作“ 轻脃 ”。1.犹松散,松脆。《汉书·沟洫志》:“郡承 河 下流,与 兗州 东郡 分水为界,城郭所居尤卑下,土壤轻脆易伤。”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桃花水》:“桃花水,草本,状若杨梅而无核,色红味甘,质轻脆,过手即败矣。”(2).谓物体薄而易碎、易折。 宋 孔平仲 《枯柳》诗:“轻脆岂耐久,心腹俱空穿!” 明 沉德符 《敝帚轩剩语·夷人市瓷器》:“所载他物不论,即瓷器一项,多至数十车,予初怪其轻脃,陆行万里。”(3).形容软弱。《晋书·石苞传》:“ 吴 人轻脆,终无能为。” 南朝 梁 ...
霰雪的意思:(1).雪珠和雪花。《楚辞·九章·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唐 白居易 《秦中吟·重赋》:“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宋 王谠 《唐语林·栖逸》:“方冬,与羣从子姪,同登眺 嵩 洛 ,既而霰雪微下。” 应修人 《雪夜》:“年来我胸里像胸外,定也在霰雪横飞。”(2).借指霰雪落地声。 宋 张元干 《夜游宫》词:“拥红炉,洒牕间,闻霰雪。”...
沙土的意思:◎ 沙土 shātǔ[sandy soil] 由大量的沙和少量的粘土混合而成的土...
漱濯的意思:亦作“潄濯”。洗涤。 唐 李华 《隐者赞·严子陵》:“ 富春 长往,潄濯清江。” 宋 陆游 《古井》诗:“驾言欲漱濯,冀远尘土袭。”...
衰荣的意思:盛衰,枯荣。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唐 皇甫冉 《赠郑山人》诗:“家人恣贫贱,物外任衰荣。”...
水墨的意思:(1).水和墨。多用以指一种不着彩色,纯以水墨点染的绘画法。 唐 郑谷 《所知从事近藩偶有怀寄》诗:“水墨画松清睡眼,云霞仙氅挂吟身。” 宋 周紫芝 《西江月》词:“晚来秋水映残霞,水墨新描图画。” 元 汤垕 《画鉴·唐画》:“ 董元 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矾头,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麻皮皴;一样,著色,皴纹甚少,用色穠古。”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妇人画》:“ 海寧 李因 是菴 ,善画松鹰及水墨花竹翎毛。”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后者是一个阔才半尺,长约六尺余的条...
四序的意思:指春、夏、秋、冬四季。《魏书·律历志上》:“然四序迁流,五行变易。” 唐 王勃 《守岁序》:“春、秋、冬、夏,错四序之凉炎。” 清 顾炎武 《华山》诗:“四序乘金气,三峯压 大河 。”...
葳蕤的意思:◎ 葳蕤 wēiruí(1) [hanging down in clusters]∶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上葳蕤而防露兮。——《楚辞·七谏·初放》羽盖葳蕤。——张衡《东京赋》葳蕤自生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 [weary]∶委顿;委靡不振...
梧桐的意思:◎ 梧桐 wútóng[Chinese parasol(tree)] 一种落叶乔木,长柄叶呈掌状分裂,开黄绿色单性花。木材质轻而坚韧,可制乐器等。种子可食,亦可榨油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无与的意思:(1).不给予。《孟子·离娄下》:“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亷;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法苑珠林》卷六:“无取无与,无我所心;脱欲所须,便可提去。”(2).犹不跟,不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 王太常 ﹞生子 元丰 ,絶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因而乡党无与为婚。”不参预;不相干。《左传·襄公十四年》:“詰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汉书·张汤传》:“ 汤 念独丞相以四时行园,当谢; 汤 无与也,不谢。” 颜师古 注:“与读曰豫。无豫,谓不干其事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
玄冰的意思:厚冰。《文选·李陵<答苏武书>》:“胡地玄冰,边土惨裂。” 刘良 注:“冰厚故色玄。” 唐 韦应物 《冰赋》:“何积阴之胜纯阳兮,惟此玄冰;居炎天之赫赫兮,独严厉乎稜稜。” 明 陈济生 《怀友》诗之五:“题诗旧馆玄冰日,把盏空庭朔雪初。” 清 龚自珍 《水仙华赋》:“时则艷雪铺峦,懿芳兰其未蕊;玄冰荐月,感雅蒜而先花。”...
学士的意思:◎ 学士 xuéshì(1) [bachelor]∶学位的一种,通常是初级或最低级学位文学士(2) [scholar]∶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
循环的意思:◎ 循环 xúnhuán[circulate;circle] 以环形、回路或轨道运行;沿曲折的路线运行;特指运行一周而回到原处...
衣被的意思:(1).衣服和被褥。《吕氏春秋·节丧》:“轝马、衣被、戈劒,不可胜其数。”《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卢綰 ﹞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羣臣莫敢望。”《晋书·孝友传·吴逵》:“家极贫窘,冬无衣被。”(2).单指衣服。《荀子·正论》:“衣被则服五采,杂间色,重文绣,加饰之以珠玉。”《淮南子·人间训》:“车马所以载身也,衣被所以揜形也。” 晋 左思 《娇女诗》:“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3).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公羊传·隐公元年》:“衣被曰襚。” 何休 注:“襚犹遗也,遗是助死之礼。”...
璎珞的意思:◎ 璎珞 yīngluò[jade-like stone] 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摘出来。——《红楼梦》...
有时的意思:(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
云外的意思:(1).指高空。 隋 李播 《天象赋》:“动则飞跃於云外,止则盘縈於 汉 沂 。”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龙鳞般云外飘,鹅毛般江上剪,蝶翅般风中旋。” 清 郑燮 《瑞鹤仙·官宦家》词:“笙歌云外迥。正烛烂星明,花深夜永。”(2).高山之上。亦指世外。 唐 元稹 《玉泉道中作》诗:“遐想云外寺,峯峦渺相望。” 宋 吴文英 《齐天乐》词:“流红江上去远,翠尊曾共醉,云外别墅。” 元 虞集 《送先陇二邻僧还吴》诗之二:“云外催归锡,松间觅旧题。”(3).比喻仙境。 宋 吴文英 《浣溪沙...
至道的意思:(1).指最好的学说、道德或政治制度。《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表记》:“道有至,义有考。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为无失。” 郑玄 注:“此读当言‘道有至,有义,有考’,字脱一有耳。” 陈澔 集说引 应氏 曰:“至道,即仁也。至道浑而无迹,故得其浑全精粹以为王。”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六:“是以至道之行,万类取足於世;大化既洽,百姓无匱於心。”(2).最高的原则、准则。《荀子·儒效》:“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寳,以养生为己至道,是民德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