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南源山赏析

南源山

唐 · 姚偓
修径投幽隐,轻裘怯暮寒。
闲僧能解榻,倦客得休鞍。
白雨鸣山麓,青灯语夜阑。
明朝梯石路,更仗笋舆安。

拼音版原文

xiūjìngtóuyōuyǐnqīngqiúqièhán
xiánsēngnéngjiějuànxiūān

báimíngshānqīngdēnglán
míngcháoshígèngzhàngsǔnān

注释

修径:小路。
幽隐:幽静之地。
轻裘:轻便的皮衣。
怯:抵御。
暮寒:傍晚的寒意。
闲僧:闲散的僧人。
解榻:打开床榻。
倦客:疲惫的旅人。
休鞍:卸下马鞍。
白雨:白茫茫的雨。
鸣山麓:在山脚下响起。
青灯:灯火。
夜阑:夜晚将尽。
明朝:明天。
梯石路:石阶道路。
更仗:还得依靠。
笋舆:竹制手杖。
安:安心行走。

翻译

我沿着小路深入幽静之地,穿着轻便的皮衣抵御傍晚的寒意。
闲散的僧人愿意为我打开床榻,疲惫的旅人得以卸下马鞍休息。
山脚下响起白茫茫的雨声,夜晚灯火阑珊,僧人与我交谈。
明天攀登石阶的道路,还得依靠竹制的手杖才能安心行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生活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个归隐田园、远离尘世喧嚣的心境。

“修径投幽隐,轻裘怯暮寒”两句,设置了整首诗的意境。修剪的小路蜿蜒曲折,通向深山中的隐蔼之所,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轻裘,即薄衣,对于即将到来的晚上和寒冷的天气来说,显得有些单薄,这里不仅形容了外部环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某种脆弱或不安。

“闲僧能解榻,倦客得休鞍”写的是寺庙中的僧侣能够解开床榻,准备就寝,而旅途劳累的行者则找到了休息的地方。这里突出了山中寺庙提供的安静避风之所,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内心平和与精神寄托的向往。

“白雨鸣山麓,青灯语夜阑”两句,则是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宁静。细雨如丝,滋润着山野,也许只是诗人的感觉而已;青灯,即油灯或瓦制的灯笼,在夜深人静时分发出柔和的光亮,这里“语”字用得极妙,既有对话的含义,又像是时间流逝的声音。

最后,“明朝梯石路,更仗笋舆安”两句,预示着诗人对于未来的一种期待与向往。明日将沿着石阶小路继续前行,但此时的“更仗”表达了一种依赖和信任,而“笋舆”即是竹制的轿子,这里代表了安全、平稳的旅途。

总体来说,诗中没有直接的情感宣泄,但通过对山中生活细节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归于自然的心灵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