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不浮赴沿江制参二首(其二)赏析

送不浮赴沿江制参二首(其二)

宋 · 高斯得
瓶中储粟苦无多,百口张颐剧雁鹅。
王粲依刘宁得已,严公待甫定如何。
且须省却痴儿事,只好长为醉后歌。
瓜熟归来再相聚,阿兄犹自种阳坡。

注释

瓶中:形容粮食存储。
粟:谷物,这里指粮食。
苦:非常,极其。
无多:不多。
百口:泛指家人众多。
张颐:张开嘴巴。
剧雁鹅:形容极度饥饿。
王粲:三国时期的人物,才华横溢但依附他人。
依刘:依靠刘备。
宁得已:能够有所成就。
严公:指严武,唐代官员。
待甫:对待杜甫。
定如何:会怎么样。
且须:姑且,暂时。
省却:免除,放下。
痴儿事:傻孩子的事务,比喻繁琐无意义的事。
只好:只能。
醉后歌:借酒浇愁后的歌唱。
瓜熟:比喻时机成熟。
归来:返回。
再相聚:再次相聚。
阿兄:哥哥。
犹自:仍然。
种阳坡:在阳光充足的山坡上耕种。

翻译

瓶中的粮食储备太少,一家人张大嘴巴像饥饿的大雁鹅。
王粲依赖刘备才能有所作为,严武对待杜甫会怎样呢?
暂且放下那些傻孩子的琐事,只能在酒醉后唱歌聊以自慰。
等到瓜熟了再回来相聚吧,哥哥还在阳坡上种植着希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斯得所作的《送不浮赴沿江制参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诗人以家庭生活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不浮的关切和对世事的感慨。

首句“瓶中储粟苦无多”,描绘了家中粮食储备不足的艰辛,暗示了生活的贫困。接着,“百口张颐剧雁鹅”形象地写出全家人的饥饿状态,如同大雁鹅一样渴望食物。

诗人引用典故,将自己与王粲、严公相提并论。王粲依附刘表,虽然有所依靠,但诗人心中可能并不满足;而严公对待杜甫的态度,暗示了不浮此行的艰难,不知能否得到好的待遇。“严公待甫定如何”表达出对友人前路的担忧。

“且须省却痴儿事,只好长为醉后歌”流露出诗人对现实无奈的感叹,只能借酒浇愁,暂时忘却烦恼。最后一句“瓜熟归来再相聚,阿兄犹自种阳坡”则寄寓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友人能顺利归来,那时瓜熟蒂落,家人团聚,生活或许会有所改善。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关怀,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世事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