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马
宋 · 陈师道
沐猴自戏马自惊,圉人未解猴马情。
猴其天资马何罪,意欲防患犹伤生。
异类相宜亦相失,同类相伤非所及。
志行万里困一误,吐豆龁荄甘伏枥。
猴其天资马何罪,意欲防患犹伤生。
异类相宜亦相失,同类相伤非所及。
志行万里困一误,吐豆龁荄甘伏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沐猴:比喻行为荒唐的人,这里指猴子。圉人:古代管理马匹的人。
防患:预防灾祸或问题。
伤生:伤害生命。
异类:指猴子和马。
同类:指同为马的动物。
困一误:一次错误导致的困境。
伏枥:马在槽头吃草,不再驰骋。
翻译
猴子自我嬉戏,马儿受惊,养马人并不理解它们的情感。猴子和马本无过,但想防备反而伤害了生命。
异种间虽有适宜也有冲突,同类间的伤害却超出了预料。
即使志向远大,也可能因一次错误而困顿,如同马儿甘愿在槽头吃草,不再奔腾。
鉴赏
这首诗以猴子和马为题材,通过它们之间的互动,寓言般地探讨了人性与命运的复杂关系。首句“沐猴自戏马自惊”,描绘了一幅猴子嬉闹而马受惊的画面,暗示了不同物种间的隔阂和误解。次句“圉人未解猴马情”进一步强调了旁观者难以理解这两种动物的情感世界。
诗人接着提出疑问:“猴其天资马何罪?”意思是猴子的本性使然,马又有什么过错呢?这反映了对个体差异和命运无常的感慨。接下来,“意欲防患犹伤生”表达了试图控制或改变他人命运时,反而可能带来伤害的警示。
“异类相宜亦相失,同类相伤非所及”这两句深化了主题,指出异类之间虽然可能有契合之处,但同类间的冲突往往源自于相似性,而非外在因素。最后,“志行万里困一误,吐豆龁荄甘伏枥”以马的境遇作结,即使有远大志向,也可能因一次错误而陷入困境,只能甘愿在槽枥中度过余生。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动物之行为揭示人生哲理,表达了对命运无常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陈师道作为宋代诗人,以其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现了独特的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