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题问政丹房云长松露鹤巢古树穴苍鼠喜而作为五言(其三)
当年贤太守,询俗留衡茅。
土融迸稚笋,露冷县危梢。
凡禽不敢宿,往往双鹤巢。
我翁勒雄文,每读泗涕交。
何时坐琳馆,清响闻琅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问政之地的宁静与祥和氛围。首句“问政苦不远,祗在东南郊”表达了政事虽繁重,但距离并不遥远,就在城市的东南方。接下来的“当年贤太守,询俗留衡茅”回忆起昔日贤能的太守,他关心民间疾苦,寓居简陋茅舍,体现了古代官员的亲民之风。
“土融迸稚笋,露冷县危梢”通过描绘土壤融化后嫩笋破土而出,以及寒露使高枝显得更加挺拔,展现了自然生机与宁静。诗人进一步强调这里的和谐,“凡禽不敢宿,往往双鹤巢”,连寻常鸟类都不敢在此过夜,取而代之的是仙鹤在此筑巢,寓意此地为清静之地。
最后两句“我翁勒雄文,每读泗涕交”表达了作者的敬仰之情,他的祖父撰写的文章充满豪情,每次诵读都会感动得泪流满面。诗人期待自己也能有朝一日坐在华丽的馆阁中,聆听那如琅玕般清脆的音乐,这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先人精神的传承。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问政之所为背景,赞美了古代贤者和地方治理的清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词语解释
不敢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当年的意思:[释义](名)就在本年,同一年。 [构成]偏正式:当(年 [例句]当年的事儿。(作定语)另见“当dānɡ”下“当年”。...
东南的意思:◎ 东南 dōngnán[southeast]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何时的意思:(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衡茅的意思:衡门茅屋,简陋的居室。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六:“衡茅改色,猿鸟交惊,夫何至陋之穷居,获此不朽之奇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 琴操 姐久居乐籍,尚少奇逢。妾身困守衡茅,怎谐佳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甲曰:‘弟日居衡茅,故不知仕途之关窍耳。’”...
琅璈的意思:古玉制乐器。《汉武帝内传》:“ 王母 乃命诸侍女 王子登 弹八琅之璈,又命侍女 董双成 吹云和之笙。” 宋 刘过 《贺新郎·平原纳宠姬能奏方响席上有作》词:“试一曲,琅璈初奏。” 明 高启 《蔡经宅》诗:“冷风吹动天乐鸣,璚簫琅璈和鸞笙。”...
琳馆的意思:仙宫。宫殿、道院的美称。 宋 欧阳修 《景灵朝谒从驾还宫》诗:“琳馆清晨蔼瑞氛,玉旒朝罢奏韶钧。” 元 马祖常 《息斋风竹图道士华山隐得之命予赋之》:“琳馆瑶臺九天近,夜寒笙磬声鏘鏘。” 明 徐霖 《绣襦记·竹林祈嗣》:“琳馆白云隈,竹里门开,飞甍画栋絶尘埃。” 明 高启 《与王隐君宿宁贞道馆》诗:“玄言不知还,遂宿琳馆中。”...
南郊的意思:(1).都邑南面的地区。《书·甘誓》:“ 启 与 有扈 战于 甘 之野。” 孔颖达 疏引 汉 马融 云:“ 甘 , 有扈 南郊地名。” 唐 李庾 《西都赋》:“ 隋苑 广袤,罝笼 南山 ,占地万顷,不为人间, 齐门 失耕,禽游兽闲,代谢物移,繚垣不完。此南郊之事也。”(2).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礼记·月令》:“﹝孟夏之月﹞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於南郊。”《穀梁传·僖公三十一年》:“免牲者为之緇衣熏裳,有司玄端奉送,至於南郊。”《明史·英宗后记》:“五年春正...
泗涕的意思:鼻涕和眼泪。 明 何景明 《拟古诗》之十八:“引领长太息,泗涕徒沾裳。”...
太守的意思:◎ 太守 tàishǒu[prefect] 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唐后的刺史、知府也别称太守太守即遣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太守自谓也。——宋· 苏轼《教战守》太守与客来饮。太守宴也。...
往往的意思:[释义](副)常常,每每(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构成]重叠式 [例句]有些事往往想不到。(作状语)[同音]惘惘...
问政的意思:咨询或讨论为政之道。《礼记·中庸》:“ 哀公 问政,子曰:‘ 文 武 之政,布在方策。’” 唐 元结 《欸乃曲》之一:“来謁大官兼问政,扁舟却入 九疑山 。” 陈毅 《沁园春·山东春雪压境读毛主席柳亚子咏雪唱和词有作》词:“政暇论文,文餘问政,妙句拈来着眼高。”...
雄文的意思:◎ 雄文 xióngwén[great works;profound and powerful writting] 有才气、魄力的文章...
稚笋的意思:亦作“穉笋”。嫩笋。 宋 陆游 《题斋壁》诗之二:“穿破緑钱多穉笋,惊飞红雨有幽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