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荼蘼歌赏析

荼蘼歌

元末明初 · 华幼武
丹葩醉染猩猩血,素萼便娟比霜雪。
呈妖逞艳岂足贵,含芳嗜洁誇清绝。
荼蘼饱浥春雨膏,玲珑剪刻英琼瑶。
千金脑麝和淑质,万个玉蝶萦柔条。
坐看明月花梢上,便应题作清虚榜。
醉眠花底不须归,狼藉苔茵空抚掌。
先生爱花何太浓,对花一饮挥千钟。
昔逢端伯称韵友,我欲结好渐衰容。
莫教摇落西风后,贾岛留题传不朽。
怜君为作《荼蘼歌》,多情又酿酴醾酒。

鉴赏

此诗以细腻笔触描绘了荼蘼花的美丽与高洁。开篇“丹葩醉染猩猩血,素萼便娟比霜雪”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红白两色花卉交相辉映,既展现了花朵的鲜艳与纯洁,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呈妖逞艳岂足贵,含芳嗜洁夸清绝”四句,诗人超越了表面的色彩与形态,深入探讨了花的内在品质,强调其高洁与清雅,表达了对真善美的崇尚。

“荼蘼饱浥春雨膏,玲珑剪刻英琼瑶”描绘了春雨滋润下的荼蘼花,其形状如同精雕细琢的美玉,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花的娇嫩与精致。

“千金脑麝和淑质,万个玉蝶萦柔条”进一步赞美了花的香气与姿态,将花比作珍贵的香料与轻盈的蝴蝶,表现了花的优雅与高贵。

“坐看明月花梢上,便应题作清虚榜”一句,诗人想象在月光下赏花的情景,赋予花以清静高远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醉眠花底不须归,狼藉苔茵空抚掌”描绘了诗人沉醉于花间,不愿离去的情景,通过“抚掌”这一动作,表达了对花的喜爱与欣赏之情。

“先生爱花何太浓,对花一饮挥千钟”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花的热爱,甚至不惜以大量饮酒来表达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美的极度追求。

“昔逢端伯称韵友,我欲结好渐衰容”两句,诗人回忆过去与知音相遇的美好时光,并表达了希望与之再次相聚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莫教摇落西风后,贾岛留题传不朽”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景,不要等到花落西风后才后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怀念。

最后,“怜君为作《荼蘼歌》,多情又酿酴醾酒”两句,诗人不仅为茶蘼花创作了这首诗,还以酒来表达对花的深情厚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厚情感与艺术创作的热情。

整首诗通过对荼蘼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友情、时间等主题的思考,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价值的佳作。

词语解释

便娟的意思:(1).轻盈美好貌。《楚辞·大招》:“丰肉微骨,体便娟只。” 汉 边让 《章华赋》:“形便娟以嬋媛兮,若流风之靡草。”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既修竦而便娟,亦萧森而蓊蔚。” 清 金农 《慕园题竹》诗:“便娟修竹覆櫩楹,出格幽姿天与成。”(2).回旋飞舞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雪赋》:“初便娟於墀廡,末縈盈於帷席。”...

不须的意思: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不朽的意思:[释义](形)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英雄的业绩将永垂~。 [构成]偏正式:不〔朽 [例句]不朽的业绩。(作定语)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谓语)...

逞艳的意思:见“ 逞艳 ”。亦作“ 逞艷 ”。犹争艳。炫耀色彩艳丽。 唐 王贞白 《太湖石》诗:“不同花逞艳,多愧竹垂阴。”...

春雨的意思:(1).春天的雨。《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 唐 方干 《水墨松石》诗:“垂地寒云吞大漠,过 江 春雨入全 吴 。” 明 刘基 《春雨》诗:“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2).用以比喻恩泽。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云山两处暌违。”(3).曲名。 苏曼殊 《本事诗》:“《春雨》楼头尺八簫,何时归看 浙江 潮。”自注:“《春雨》,曲名。”...

丹葩的意思:红花。 汉 刘向 《列仙传·赤斧》:“髮虽朱蕤,颜曄丹葩。”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唐 王勃 《怀仙》诗:“紫泉漱珠液,玄巖列丹葩。”...

多情的意思:[释义](形)重感情,多指重爱情。 [构成]动宾式:多|情 [例句]多情的人。(作定语)[反义]薄情...

风后的意思:相传为 黄帝 臣之一。《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举 风后 、 力牧 、 常先 、 大鸿 以治民。”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 风后 , 黄帝 三公也。” 张守节 正义:“四人皆帝臣也。”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借如 风后 、 力牧 ,左右 轩皇 , 萧何 、 曹参 ,谋猷 汉 室。”《云笈七籤》卷一百:“﹝ 黄帝 ﹞得 风后 於海隅,得 力牧 於大泽,即举 风后 以理民,初为侍中,后登为相。”...

抚掌的意思:(1).拍手。多表示高兴、得意。《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公用 荀攸 计”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无名氏《曹瞒传》:“公闻 攸 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 子远 ,卿来,吾事济矣!’”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陆士衡 闻而抚掌,是所甘心; 张平子 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宋 乐史 《广卓异记·萧瑀》:“ 太宗 抚掌,极欢而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诸王抚掌称快道:‘两个国手,原是天生一对。’”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法时帆谑语》:“ 时帆 曰:‘ 孔 孟 二夫子著述千载,请公慎勿将其...

和淑的意思:温和美好。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星宫金钥》:“到一大城,瑶宫珤砌,佳丽列屋,气候和淑,不能分昼夜。”...

剪刻的意思:(1).犹剪裁。 宋 范成大 《次韵宣州西园》之一:“不待东君能剪刻,相公笔力挽回春。” 清 孙枝蔚 《论诗》诗:“纸作牡丹工剪刻,何如堦下刺桐花。”(2).指对事物或文词的取舍安排。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 陈父 名不及之,篇什亦寡,兴会清发,剪刻常言,自可使 无从 却步。”...

结好的意思:交结;亲近。《周礼·春官·典瑞》:“琬圭以治德,以结好。”《后汉书·刘焉传》:“ 松 怀恨而还,劝 璋 絶 曹氏 ,而结好 刘备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颀》:“﹝ 李頎 ﹞慕神仙,服饵丹砂,期轻举之道,结好尘喧之外。” 吴组缃 《山洪》三一:“保长要结好自己,是当然的。”...

狼藉的意思:[释义](形)〈书〉乱七八糟,杂乱不堪。联绵式。声名~。(作谓语) [同音]狼籍...

玲珑的意思:[释义](1) (形)(东西)精巧细致。这件工艺品小巧玲珑。(作谓语) (2) (形)(人)灵活敏捷。联绵式。...

留题的意思:◎ 留题 liútí[comments written after visiting a place] 参观或游览时写下观感、意见等留题本...

明月的意思:◎ 明月 míngyuè(1) [bright moon]∶明亮的月亮明月几时有(2) [a legendary luminous pearl]∶指夜明珠...

莫教的意思:犹莫非。《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 吴教授 听得外面声音,不是别人,是我浑家和 锦儿 ,怎知道我和 王七三 官人在这里?莫教也是鬼?”...

脑麝的意思:龙脑与麝香的并称。亦泛指此类香料。《朱子语类》卷六十:“又如好底事物,如脑子之属,上面只着一点粪秽,便都坏了,不得为香矣。若是粪秽上面假饶着一堆脑麝,亦不济事。”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元夕》:“金罏脑麝如祥云,五色荧煌炫转,照耀天地。” 明 徐渭 《兰》诗:“纵令摘向 韩娘 袖,不作人间脑麝香。”...

千钟的意思:(1).极言粮多。古以六斛四斗为一钟,一说八斛为一钟,又谓十斛为一钟。《孔子家语·致思》:“ 季孙 之赐我粟千钟也,而交益亲。”《史记·货殖列传》:“屠牛羊彘千皮,贩穀千钟,薪稾千车。”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犹託万钧於尺舟之上,求千钟於升合之中。”(2).指优厚的俸禄。《史记·魏世家》:“ 魏成子 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 宋 陆游 《破阵子》词:“仕至千钟良易,年过七十常稀。” 明 徐霖 《绣襦记·堕计消魂》:“你且努力加餐,禄享千钟自有时。”(3).千盅,千杯。极言酒多或酒量...

千金的意思:[释义](1) (名)很多的钱。 (2) (名)敬辞;称别人的女儿。 [构成]偏正式:千(金 [例句]生了个千金。(作宾语)...

清绝的意思:(1).形容美妙至极。 唐 李山甫 《山中览刘书记新诗》诗:“记室新诗相寄我,蔼然清絶更无过。” 宋 陆游 《小雨泛镜湖》诗:“吾州清絶冠 三吴 ,天写云山万幅图。” 清 陈维崧 《琵琶仙·泥莲庵夜宿同子万弟与寺僧闲话》词:“且啜茶瓜,休论尘世,此景清絶。” 邓方 《冬月阅国初诸家诗因题绝句》之二:“独有 愚山 爱敦厚,五言清絶似 瀟湘 。”(2).凄清至极。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之十一:“昔读《楚辞》,意不大爱之,顷日视之,实自清絶滔滔。” 唐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诗:“浩歌渌水...

琼瑶的意思:琼瑶是一种珍贵的宝石,比喻美丽珍贵的东西。...

柔条的意思:(1).嫩枝;柔软的枝条。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宋 陈亮 《贺新郎·同刘元实唐与正陪叶丞相饮》词:“手弄柔条人健否?犹忆当时雅趣。” 茅盾 《子夜》十八:“她一伸手就折断了那柔条。”(2).特指垂柳的枝条。 唐 李白 《惜馀春赋》:“醉愁心于垂杨,随柔条以纠结。” 宋 沉遘 《发瓦桥十里而河梁败还坐客亭复上马戏咏道旁垂柳》:“柔条秀絶向人甚,忍不从容折一枝。”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四折:“曾向 章臺 舞细腰,行人几度折柔条。”...

淑质的意思:(1).美好的资质。指体貌美。 汉 司马相如 《美人赋》:“有女独处,婉然在牀;奇葩逸丽,淑质艳光。” 唐 吕岩 《赠刘方处士》诗:“韶年淑质曾非固,花面玉颜还作土。”(2).美好的资质。指美善的品质。《后汉书·崔駰传》:“应规矩之淑质兮,过 班 倕 而裁之。” 汉 赵岐 《<孟子>题辞》:“ 孟子 生有淑质。” 宋 陆游 《夫人孙氏墓志铭》:“夫人幼有淑质。” 明 陈子龙 《升天行》之二:“明姿与淑质,千载无欢愁。”...

霜雪的意思:(1).霜和雪。《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阴气胜则凝为霜雪。”(2).谓经受霜雪。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草木不霜雪,则生意不固。”(3).喻高洁的情操。 汉 孔融 《荐祢衡疏》:“忠果正直,志怀霜雪。”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虽遇尘雾,犹振霜雪。” 北魏 常景 《严君平》诗:“ 严君 性沉静,立志明霜雪。”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卢仝》:“ 仝 志怀霜雪,操拟松柏。”(4).喻指雪亮的剑光。 唐 杜甫 《暮秋呈苏涣侍御》诗:“倾壶簫管动...

苔茵的意思:青苔满布如茵席。 唐 顾况 《送友失意南归》诗:“邻荒收酒幔,屋古布苔茵。” 明 顾大典 《青衫记·乐天赏花》:“秋花点点浥露芬,绕碧砌苔茵,菊散丛金莲坠粉,喜寒葩似带餘春。”...

酴醾的意思:见“ 酴醿 ”。...

荼蘼的意思:酴醿又称,现常写作荼縻、荼蘼。荼蘼为落叶灌木,以地下茎繁殖。荼蘼花在春季末夏季初开花,凋谢后即表示花季结束,所以有完结的意思。“开到荼蘼花事了”出自宋王琪的《春暮游小园》...

为作的意思:(1).造作;做作。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豕俛仰嚘咿,为作容声,司原愈益珍之。” 唐 柳宗元 《辩<列子>》:“其文辞类《庄子》,而尤质厚,少为作。”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三折:“那婆娘打扮来便似女猱,全不似好人家苗条,上坟处説不尽乔为作。”(2).犹作为;行为。 唐 李翱 《去佛斋论》:“使佛生於中国,则其为作也必异於是。”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风俗习惯道德宗教趣味好尚言语暨其他为作,俱欲去上下贤不肖之间,以大归乎无差别。”...

西风的意思:◎ 西风 xīfēng(1) [westerly]∶从西方吹来的风温带的盛行西风(2) [west wind](3) 指秋风(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先生的意思:◎ 先生 xiānsheng(1) [Mr.](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对杜先生讲话(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4) 旧时称管帐的人在商号当先生(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算命先生(6) 对长者的尊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7) [teacher]∶老师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8) [doctor]∶医生...

猩血的意思:猩猩的血。借指鲜红色。 宋 杨万里 《题萧岳英常州草虫轴盖画师之女朱氏之笔》诗之二:“浅著鹅黄作胡蝶,深将猩血染蜻蜓。” 宋 陆游 《雨霁春色粲然喜而有赋》:“千缕麴尘杨柳緑,万枝猩血海棠红。”...

猩猩的意思:◎ 猩猩 xīngxing[orangutan] 一种大型的素食性树栖类人猿,产于婆罗州和苏门答腊的低温沼泽地带森林内,体型约有大猩猩的三分之二大,特征是耳朵小,皮肤棕色,长而稀疏的红棕色毛,很长的臂,脸、手、足裸出...

摇落的意思:凋残,零落。《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北周 庾信 《枯树赋》:“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如何对摇落,况乃久风尘。” 明 何景明 《答望之》诗:“江湖更摇落,何处可安栖?” 清 曹寅 《和程令彰十八夜饮南楼》之一:“客心摇落傍孤笳,步屧随时向酒家。”...

玉蝶的意思:(1).蝴蝶的美称。 元 杨维桢 《金钱卜欢》诗:“青蚨孕子寧无兆,玉蝶化身元有情。”(2).喻雪花。 元 华幼武 《春雪》诗:“賸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鶯。” 清 赵翼 《途遇大雪》诗:“化工何处万剪刀,剪出玉蝶满空舞。”(3).指玉蝶梅。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玉蝶横斜树,金泥小画屏。”参见“ 玉蝶梅 ”。...

韵友的意思:花中十友中指荼蘼。...

坐看的意思:(1).犹行看,旋见。形容时间短暂。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六:“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唐 杜甫 《凤凰台》诗:“坐看彩翮长,纵意八极周。”(2).谓旁观而无行动。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张清 对部下说:‘上将掌握兵权,坐看我们危急而不救,一定已有异心。’”...

酴醾酒的意思:见“ 酴醿酒 ”。...

猩猩血的意思:猩猩的血。借指鲜红色。 唐 张祜 《上巳乐》诗:“猩猩血綵繫头标,天上齐声举画橈。” 南唐 冯延巳 《采桑子》词:“休説当时,玉笛才吹,满袖猩猩血又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