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听捣衣
唐 · 杨凝
砧杵闻秋夜,裁缝寄远方。
声微渐湿露,响细未经霜。
兰牖唯遮树,风帘不碍凉。
云中望何处,听此断人肠。
声微渐湿露,响细未经霜。
兰牖唯遮树,风帘不碍凉。
云中望何处,听此断人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砧杵:捣衣石和棒槌,古代用来捣衣的工具。秋夜:秋季的夜晚。
裁缝:做衣服的手艺人。
远方:距离此处很远的地方。
声微:声音微弱。
渐湿露:被露水打湿。
未经霜:没有经历过严寒的霜冻。
兰牖:装饰有兰花图案的窗户。
遮树:挡住窗外的树木。
风帘:挂有风铃的帘子。
碍凉:阻挡凉意。
云中:在高高的云层上。
何处:哪里。
断人肠:形容声音凄切,令人悲痛。
翻译
在秋夜的砧声中,裁缝为远方的人缝制衣物。声音虽小,却因露水湿润而显得更加低沉,未曾经过严霜洗礼的声响格外清脆。
兰花窗户只能遮挡住窗外的树木,但风帘却不会阻碍凉意的进入。
在云端之上,我向何处眺望,这断人心肠的砧声让我思绪万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通过砧杵声响,感受到远方裁缝人的思念。砧杵声在秋夜中显得格外微弱,似乎已经被露水浸湿,细微到几乎未曾遇到霜冻。窗棂上的兰花遮掩着树木,而风吹过的帘幕并没有阻挡凉意。
诗人抬头望向云中,不禁思念远方之人。这一切都让人感到内心的哀伤和断肠,这不仅是对声音的感受,更是对遥远情感的深切体验。全诗通过对砧杵声响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寂寞,以及人在这静谧之中所产生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