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逃户赏析

逃户

宋 · 乐雷发
租帖名犹在,何人纳税钱。
烧侵无主墓,地占没官田。
边国干戈满,蛮州瘴疠偏。
不知携老稚,何处就丰年。

拼音版原文

tiēmíngyóuzàirénshuìqián

shāoqīnzhǔzhànméiguāntián

biānguógānmǎnmánzhōuzhàngpiān

zhīxiélǎozhìchùjiùfēngnián

注释

租帖:古代土地租赁契约。
犹在:仍然存在。
纳税钱:缴纳赋税的钱。
无主墓:无人认领的坟墓。
地占:土地被占据。
官田:官府所有的田地。
边国:边境地区。
干戈:战争。
蛮州: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
瘴疠:热带或山区的疾病。
携老稚:带着老人和小孩。
就丰年:寻找丰收的地方。

翻译

租契上的名字依然存在,但谁来缴纳赋税呢。
无人照管的荒坟被火焚烧,原本属于官家的土地也被占据。
边境战事频繁,蛮荒之地疾病尤其严重。
我不知该带着老人和孩子去哪里,才能找到丰收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与动荡中的人民生活图景。开篇即指出租帖名犹在,意味着地方官府的征税记录尚存,但实则无人能够承担起这些税款。这反映了战乱时期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和人民生活的困顿。

“烧侵无主墓,地占没官田。”这两句通过对墓地和土地被侵占的描述,展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混乱。古代中国重视祖先崇拜,无主墓被焚毁不仅是对逝者不敬,也象征着社会伦理的崩溃。官田被占,则意味着国家权威和财政收入受到了严重影响。

“边国干戈满,蛮州瘴疠偏。”这里描述的是战争的残酷与疾病的肆虐。“边国”指代边疆之地,“干戈满”则形容兵戈遍布,象征着战乱频仍。而“蛮州”通常指南方或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居住地,这里的“瘴疠偏”则暗示了疾病在这些地方的流行。

最后两句,“不知携老稚,何处就丰年。”表达的是诗人对于未来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无奈。人们带着老幼,不知将何去以求一个太平盛世。这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迷茫,也是对整个社会安定与繁荣的深切期盼。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破坏和动荡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战乱时代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