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牧龙亭杂诗赏析

牧龙亭杂诗

明 · 谢承举
白沙一路接长坡,处处蚕桑处处禾。
过午野田啼鸟歇,楝花风送踏车歌。
长揖耕夫问牧龙,苍峰东指塔重重。
邮亭岁远无门榜,破屋墙边四五松。
细风吹雨散还收,四月轻寒正麦秋。
梅子已黄蚕巳熟,满村桑柘叫钩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四月的乡村景象,细腻地展现了季节更替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首句“细风吹雨散还散”,以轻柔的春风和细雨开篇,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细风与细雨交织,仿佛在空中编织着一幅轻盈的画卷,展现出春天末尾特有的细腻与温柔。这里的“散还散”不仅指雨水的飘洒,也暗示了自然界中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规律。

次句“四月轻寒正麦秋”,点明时节,四月正是小麦成熟的季节,但空气中仍带着一丝轻寒。这句话巧妙地将季节特点与人物感受结合,既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示了农事活动的时令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三句“梅子已黄蚕已熟”,进一步深化了季节的特征。梅子成熟,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夏天的开始;而蚕茧的成熟,则预示着农事的丰收。这两者都是春季的重要标志,诗人通过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也暗含了对劳动成果的赞美。

最后一句“满村桑柘叫钩辀”,以生动的细节收束全诗。满村的桑树和柘树上,鸟儿们欢快地鸣叫,尤其是“钩辀”的叫声,形象地描绘了鸟儿的种类和它们在春末夏初的活跃状态。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乡村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四月乡村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统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