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夜赋二首(其二)
宋 · 陆游
炎熇犹末伏,清绝忽新秋。
露气房栊冷,砧声岁月遒。
悲蛩草根语,孤磷竹间流。
闻道河南北,飞蝗暗百州。
露气房栊冷,砧声岁月遒。
悲蛩草根语,孤磷竹间流。
闻道河南北,飞蝗暗百州。
注释
炎熇:酷热。犹:还。
末伏:夏季最后的伏天。
清绝:极其清冷。
房栊:房屋的窗户。
砧声:捣衣的声音。
遒:强烈,明显。
悲蛩:哀伤的蟋蟀。
孤磷:孤独的磷火。
流:流动,闪烁。
河南北:黄河两岸。
飞蝗:蝗虫群。
暗:遮蔽,形容数量多。
百州:众多州郡。
翻译
炎热还未消退,清冷忽然迎来新秋。清晨露水使门窗透着寒意,砧声透露出时光的流转。
悲伤的蟋蟀在草根低语,孤独的磷火在竹林中飘流。
听说黄河两岸,飞蝗遮天蔽日,笼罩了众多州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初秋夜赋二首(其二)》。诗人通过描绘初秋时节的景象,展现了炎夏余热未消与新凉乍至的对比。"炎熇犹末伏"写出了暑热尚未完全退去,而"清绝忽新秋"则突显了秋天的清新和突然来临的感觉。
"露气房栊冷"描绘了清晨的露水使得门窗都显得清凉,"砧声岁月遒"则借砧声表达了时光流转的紧迫感。接下来,"悲蛩草根语"以蟋蟀的哀鸣象征着秋天的凄凉,"孤磷竹间流"则以磷火在竹林中闪烁,增添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
最后两句"闻道河南北,飞蝗暗百州"揭示了更为严峻的社会现实,即听说黄河南北地区正遭受飞蝗灾害,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整个画面因此蒙上了忧虑和沉重的气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秋景色,同时寓含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展现了宋诗深沉的社会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