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过桓山宋司马桓魋之墓
明 · 周忱
愚哉宋司马,仲尼安可轻。
欲害其如何,不知天所生。
此山昔葬骨,废穴尚留名。
宿土消含饭,飘风散精灵。
日中狐兔集,夜半鸱号鸣。
当其崇建时,久远劳经营。
荷锸万夫集,石椁三年成。
讵知百世下,牧竖来纵横。
君看孔林树,千古犹青青。
欲害其如何,不知天所生。
此山昔葬骨,废穴尚留名。
宿土消含饭,飘风散精灵。
日中狐兔集,夜半鸱号鸣。
当其崇建时,久远劳经营。
荷锸万夫集,石椁三年成。
讵知百世下,牧竖来纵横。
君看孔林树,千古犹青青。
鉴赏
这首诗名为《徐州过桓山宋司马桓魋之墓》,是明代诗人周忱所作。诗中通过对桓魋墓地的描绘与感慨,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思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首句“愚哉宋司马,仲尼安可轻”开篇即以反问形式,对宋司马(指桓魋)的评价提出质疑,暗示了对孔子思想的尊重与推崇,同时也为全诗定下了反思历史人物价值的基调。
接着,“欲害其如何,不知天所生”两句,通过设问的方式,探讨了历史人物行为背后的动机与后果,强调了自然法则与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此山昔葬骨,废穴尚留名。宿土消含饭,飘风散精灵。”这四句描绘了桓魋墓地的景象,通过“昔葬骨”、“废穴”、“宿土”、“飘风”等意象,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变迁,同时借“含饭”、“精灵”等元素,增添了神秘与哀伤的氛围。
“日中狐兔集,夜半鸱号鸣。”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墓地的荒凉与孤寂,通过“狐兔集”、“鸱号鸣”的动态场景,强化了墓地的荒芜感,同时也暗示了历史人物命运的不可预知性。
“当其崇建时,久远劳经营。荷锸万夫集,石椁三年成。”这几句回忆了桓魋墓地建造的宏大场面,通过“崇建”、“劳经营”、“万夫集”、“石椁三年成”等词语,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历史人物身后荣耀与辉煌。
“讵知百世下,牧竖来纵横。”最后两句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身后命运的不确定性和时间长河中人物地位变化的感慨,强调了历史的无常与人生的渺小。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不仅描绘了桓魋墓地的景象,更深层次地探讨了历史人物的价值、时间的流逝以及人生的意义,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