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景齐归平阳二首(其二)
宋末元初 · 方回
君住平阳县,无家不读书。
计偕今已废,师授未应疏。
兵革崩腾后,衣冠丧荡馀。
别怀似难写,吾道竟何如。
计偕今已废,师授未应疏。
兵革崩腾后,衣冠丧荡馀。
别怀似难写,吾道竟何如。
注释
君:你。住:居住。
平阳县:地名,可能指代一个地方。
无家:没有一家。
不读书:不以读书为常事。
计偕:旧时学子们共同约定一起学习。
废:废弃,中断。
师授:老师的教导。
疏:减少。
兵革:兵器和甲胄,借指战争。
崩腾:动荡不安。
衣冠:古代士人的服饰,借指士人阶层。
丧荡:丧失,动荡。
别怀:离别之情。
难写:难以表达。
吾道:我所走的道路,这里可能指人生道路或理想追求。
竟何如:究竟会怎样。
翻译
你居住在平阳县,那里家家户户都热爱阅读。如今同伴们的约定已经废弃,老师的教诲并未因此减少。
战乱之后,社会秩序混乱,士人服饰仪态也受到严重冲击。
离别的感怀难以言表,我的道路究竟会走向何方呢?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和对未来迷茫的诗歌。诗人通过描述一位朋友杜景齐归乡平阳县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
"君住平阳县,无家不读书。计偕今已废,师授未应疏。" 这几句表明杜景齐回到故乡后,一时之间也没有固定的居所可供研读学问,而过去的友情和学业计划如今都已经中断,没有得到预期中的发展。
"兵革崩腾后,衣冠丧荡馀。别怀似难写,吾道竟何如。" 这几句则透露出诗人对战乱之后社会秩序的担忧,以及个人学业和理想前途的迷茫。在这样的背景下,表达离别之情变得更加复杂和深沉,诗人质疑自己的道路和未来。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和对自己处境的反思,展现了一个动荡时期的知识分子内心的挣扎与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