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寄王叔善赏析

寄王叔善

元末明初 · 蓝仁
十年前识王长史,驿舍题诗寄寂寥。
南北风尘音信断,东西岐路梦魂遥。
雪霜已入诗人鬓,广海长驱使者轺。
骢马清风谁不避,蛮中瘴疠一时消。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蓝仁寄给友人王叔善的作品,表达了对旧日友情的怀念以及对王叔善身处边疆环境的关切。首联回忆十年前与王长史相识的情景,通过题诗传递了当时的寂寥心境。颔联描绘了战乱时期南北交通阻隔,两人音信断绝,只能在梦中相会的遥远距离。颈联感慨岁月无情,诗人的白发增添了雪霜的痕迹,而王叔善则在广袤边疆担任使者,肩负重任。尾联以骏马和清风比喻王叔善的威望,期待他的到来能带来边地的安宁,瘴疠得以消除。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时空的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挂念和对友人使命的期许。

词语解释

北风的意思:◎ 北风 běifēng(1) [northerly]∶从北方吹来的风。亦指寒冷的风(2) [norther]∶尤指[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以西的]大平原上突然的强北风或得克萨斯以及墨西哥湾上和西加勒比海的同样的风(3) [norte](4) 一种强北风,尤指墨西哥或中美的(5) 西班牙的冬季北风...

不避的意思:◎ 不避 bùbì(1) [make light of]∶不回避,藐视困难和艰险不避艰险(2) [second to none]∶不让,不亚于,不差于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 禹。——汉·晁错《论贵粟疏》...

长史的意思:◎ 长史 zhǎngshǐ[adjutant; aide] 官名。秦置。西汉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属官均设长史,后历代相沿尚书长史。——诸葛亮《出师表》孙权长史。——《资治通鉴》长史张昭...

长驱的意思:◎ 长驱 chángqū[push deep] 指军队迅速地向远方挺进长驱千里...

尘音的意思:尘世的喧嚣。 清 魏源 《偶然吟》之十一:“尘音闃不闻,水峭山深阻。”...

骢马的意思:亦作“騘马”。1.青白色相杂的马。 南朝 宋 鲍照 《结客少年场行》:“騘马金络头,锦带佩 吴 钩。” 南朝 梁 《骢马》诗:“驄马鏤金鞍,柘弹落金光。” 唐 李贺 《浩歌》:“青毛騘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 清 孙枝蔚 《艳曲》之二:“青楼十万户,驄马向谁家。”(2).指御史所乘之马或借指御史。 唐 李白 《赠韦侍御黄裳》诗之二:“见君乘驄马,知上 太行 道。” 唐 丘为 《湖中寄王侍御》诗:“驄马真傲吏,翛然无所求。” 明 郑善夫 《送苏侍御从仁使蜀》诗:“驄马今何去,玄冥岁已残。...

东西的意思:◎ 东西 dōngxī(1) [east and west]∶东面和西面东西植松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 [from east to west]∶从西到东的距离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唐· 杜甫《兵车行》中国东西5000公里(3) [four directions of north,south,west and east]∶泛指四方叫嚣乎东西。——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东西 dōngxi(1) [thing]∶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吃东西写东西(2) [people...

风尘的意思:◎ 风尘 fēngchén(1) [travel fatigue]∶比喻旅途的艰辛劳累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杜甫《赠别贺兰铦》风尘仆仆(2) [hardships or uncertainties in an unstable society]∶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风尘知己(3) [whore]∶旧指娼妓生涯沦落风尘...

寂寥的意思:[释义](形)〈书〉寂寞,空旷。 [构成]并列式:寂+寥 [例句]寂寥的田野非常荒凉。(作定语)...

梦魂的意思: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唐 刘希夷 《巫山怀古》诗:“頽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 楚 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 谢 桥。” 元 萨都剌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词:“ 楚 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 江 东。”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自别 沧浪 ,梦魂常绕。”...

南北的意思:◎ 南北 nán-běi(1) [north and south]∶北方和南方(2) [from north to south]∶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岐路的意思:(1).岔路。《列子·说符》:“ 杨子 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 杨氏 之竖追之。 杨子 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岐路。’”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诗:“美女妖且闲,採桑岐路间。” 明 沉鲸 《双珠记·僧榻传音》:“事参商,心悒怏,岐路多亡羊。”《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多岐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2).指离别分手处。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别易会难,古人所重; 江 南饯道,下泣言离……北间风俗,不屑此事,岐路言离,欢笑分首。” 唐 王勃 《杜少...

前识的意思:谓先见之明。《老子》:“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王弼 注:“前识者,前人而识也,下德之伦也。竭其聪明以为前识,役其智力以营庶事。”《韩非子·解老》:“先物行先理动之谓前识。前识者,无缘而忘意度也。” 宋 王安石 《馀寒》诗:“岂时有必至,前识圣所藏。”...

清风的意思:◎ 清风 qīngfēng[cool breeze] 清凉的风清风徐来清风明月...

驱使的意思:◎ 驱使 qūshǐ(1) [order about]∶迫使;使唤不堪驱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不堪母驱使。供驱使(2) [prompt;urge]∶推动为好奇心所驱使(3) [send sb. on an errand or mission;dispatch]∶差遣;派用年在方刚,适可驱使...

使者的意思:[释义](名)奉使命办事的人(现多指外交人员)。 [构成]附加式...

诗人的意思:[释义](名)写诗的作家。 [构成]偏正式:诗(人 [例句]曹操是一个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作宾语)...

十年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题诗的意思:(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王长的意思:(1).称王为首。《庄子·山木》:“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 羿 、 逢蒙 不能眄睨也。” 郭庆藩 集释引 俞樾 曰:“此当就猿而言,谓猿得柟梓豫章,则率其属居其上而自为君长也。”一说自得貌。 成玄英 疏:“王长,犹自得也。”(2).旺盛。王,通“ 旺 ”。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身体强健,耳目聪明,神气王长。” 康有为 《公民自治篇》:“心思发越,神气王长,学识开明。”...

西岐的意思:古邑名。在今 陕西省 岐山县 东北。《封神演义》第十九回:“汝父被覊 羑里 , 西岐 内外事托付何人?”...

雪霜的意思:(1).雪和霜。《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唐 李绅 《发寿阳分司敕到又遇新正感怀书事》诗:“渐喜雪霜消解尽,得随风水到天津。” 宋 程大昌 《感皇恩》词:“周遭松竹,任是雪霜长緑。”(2).比喻一尘不染。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涤荡纷秽,表里雪霜。”(3).比喻白色。 唐 刘禹锡 《望夫山》诗:“肌肤销尽雪霜色,罗綺点成苔蘚斑。” 唐 杜牧 《寄李播评事》诗:“春来烟渚上,几浄雪霜毫。”(4).借指某些白色事物。(1)白发。 唐...

驿舍的意思:◎ 驿舍 yìshè[post (where formerly couriers charyed horses and rested)] 驿站供来往人员住宿的房屋。也泛指旅店...

一时的意思:◎ 一时 yīshí(1) [period of time]∶一个时期此一时彼一时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 [for a sort while;temporary;momentary]∶短时间一时半刻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3) [at the same time]∶同一时候。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

音信的意思:◎ 音信 yīnxìn[mail;message;news] 信息;书信;消息他走后杳无音信...

瘴疠的意思:亦作“ 瘴厉 ”。1.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北史·柳述传》:“ 述 在 龙川 数年,復徙 寧越 ,遇瘴癘死。”《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未几,瘴癘疾作,帝命尚医诊视,遣近臣临议用药。” 清 钱谦益 《继妻江氏》:“哀矣流人……六年瘴癘,初何意于生还。” 苏曼殊 《绛纱记》:“相传山神下降,祭之终年可免瘴癘。”(2).指瘴气。 唐 杜甫 《闷》诗:“瘴癘浮三 蜀 ,风云暗百蛮。”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二折:“他到任月餘,躭着疾病,多应是少年的人,不禁瘴厉侵染之故。”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