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守宣化斋前双莲
圣朝念远民,分符暂还辍。
名斋以宣化,立意岂虚设。
勤勤布德意,宿弊除根穴。
坐令千里间,歌颂自填噎。
声闻听卑耳,祥应为之发。
歘从斋前池,共蒂丹葩结。
双娥殊胜姿,同驻凌波袜。
皎如寒鉴中,清影两奇绝。
方知报政速,顾岂待期月。
行观拜褒诏,飞缨觐丹阙。
鉴赏
这首宋朝刘才邵所作的《郑守宣化斋前双莲》,描绘了郑守在斋前池中种植的两朵莲花,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寓意着政绩之盛与道德之高。
诗中开篇即以“使君致远器,清涂久飞辙”起笔,巧妙地将郑守比作能远谋善政的君子,其为官之道如同清风拂过尘埃,长久以来,他致力于为民谋福,却因政务繁忙而暂时离任。这既是对郑守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暗示了其归来的意义重大。
“名斋以宣化,立意岂虚设”,点明了郑守设立斋堂的目的在于教化百姓,其用心非同小可。接下来,“勤勤布德意,宿弊除根穴”则进一步强调了郑守致力于消除社会积弊的决心和努力,体现了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崇高理想。
“坐令千里间,歌颂自填噎”描绘了郑守归来后,其政绩卓著,百姓欢欣鼓舞,歌声与赞美之声不绝于耳的场景。这不仅是对郑守政绩的肯定,也是对其道德品质的颂扬。
“声闻听卑耳,祥应为之发”则以声音和祥瑞象征郑守政绩与道德的广泛影响,不仅被低层民众所感知,更引发了上天的响应,预示着郑守的政绩与品德将得到更高层次的认可。
“歘从斋前池,共蒂丹葩结。双娥殊胜姿,同驻凌波袜”四句,生动描绘了斋前池中的双莲,它们并蒂而生,花朵鲜艳夺目,宛如两位美丽的女子,静立于水中,姿态优雅,仿佛是郑守高尚品德的化身。
“皎如寒鉴中,清影两奇绝”则以寒镜比喻池水的清澈,映照出双莲的清丽身影,两者相得益彰,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最后,“方知报政速,顾岂待期月。行观拜褒诏,飞缨觐丹阙”表达了对郑守政绩迅速显现的赞叹,以及对其未来受到朝廷嘉奖的期待。这不仅是对郑守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整个官场中追求清廉、勤政风尚的呼唤。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不仅赞美了郑守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政绩,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政治和社会道德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