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鳞赴浙臬邂逅吴门有赠凡四首(其四)
明 · 王世贞
徵君姓字动青霄,綵笔寒回气象饶。
出后东山仍远志,见时沧海失阳鱎。
风尘偶贷嵇康懒,春雪还堪宋玉骄。
寮佐祗今多后进,谁将傲吏忆先朝。
出后东山仍远志,见时沧海失阳鱎。
风尘偶贷嵇康懒,春雪还堪宋玉骄。
寮佐祗今多后进,谁将傲吏忆先朝。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于鳞赴浙臬邂逅吴门有赠凡四首(其四)》。诗中以“徵君”为题,赞美了一位隐士的才华与气度。
首句“徵君姓字动青霄”,开篇即以夸张之语,形容这位隐士的名声如同响彻云霄,引人注目。接着,“綵笔寒回气象饶”一句,通过描绘其文采斐然,即使在寒冷的季节也能带来丰富的气象感,进一步凸显了其非凡的才情。
“出后东山仍远志,见时沧海失阳鱎”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前句中的“东山”象征隐居之地,而“远志”则暗示了隐士虽远离世俗,但心怀高远之志;后句则以“沧海”喻广阔的世界,而“阳鱎”(一种鱼名)代表显赫的地位,通过对比,强调了隐士的超脱与淡泊。
“风尘偶贷嵇康懒,春雪还堪宋玉骄”两句,分别引用了嵇康和宋玉的故事,前者是借嵇康的懒散来衬托隐士的与众不同,后者则是以宋玉的风雅来赞颂隐士的高洁。这两句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隐士相联系,既增加了诗意的深度,也展现了对隐士人格的崇敬。
最后,“寮佐祗今多后进,谁将傲吏忆先朝”两句,表达了对当前官场中年轻官员的感慨,以及对过去那些不畏权贵、坚持自我原则的官员的怀念。这里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形象的塑造和对其才华、气度的赞美,不仅展现了王世贞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