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闻欧桢伯补国子监
明 · 黎民表
三仕犹闻拥客毡,四门经馆亦堪怜。
人同曳履歌商日,士庆弹冠入洛年。
尚有诸生求月俸,更逢斋禁剩公钱。
三都纸价知何似,奏御应从紫阁前。
人同曳履歌商日,士庆弹冠入洛年。
尚有诸生求月俸,更逢斋禁剩公钱。
三都纸价知何似,奏御应从紫阁前。
鉴赏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途中闻欧桢伯补国子监》描绘了诗人听到欧桢伯被任命为国子监官员时的情景。首句“三仕犹闻拥客毡”暗示欧桢伯经历多次官职变动,仍然保持着谦逊和待人之诚,即使是旅途之中也关心接待宾客。次句“四门经馆亦堪怜”表达了对国子监这类教育机构的关注,认为它需要得到更好的管理和资助。
第三句“人同曳履歌商日”描绘了士人在商贾云集的日子里,穿着简朴,歌声中充满了乐观与希望,体现了士人的生活态度。第四句“士庆弹冠入洛年”则寓意欧桢伯此番任职是值得庆贺的,他将进入洛阳这样的文化中心,开启新的学术生涯。
后两句“尚有诸生求月俸,更逢斋禁剩公钱”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稳定收入的期待,以及对公款管理的谨慎态度。最后,“三都纸价知何似,奏御应从紫阁前”以纸价的询问,暗含对朝廷决策的关注,表达出对欧桢伯能在紫禁城前奏陈政务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叙事和细节描绘,既赞扬了欧桢伯的品格,也展现了当时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对政治形势的微妙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