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赵长史归闽川赏析

送赵长史归闽川

唐 · 齐己
荆门与闽越,关戍隔三千。
风雪扬帆去,台隍指海边。
客情消旅火,王化似尧年。
莫失春回约,江城谷雨前。

拼音版原文

jīngménmǐnyuèguānshùsānqiān
fēngxuěyángfāntáihuángzhǐhǎibiān

qíngxiāohuǒwánghuàyáonián
shīchūnhuíyuējiāngchéngqián

注释

荆门:地名,位于湖北省中部,这里代指诗人的出发地。
闽越:古代对福建地区的称谓,这里指诗人的目的地。
关戍:边关和哨所,指两地间的军事防御设施。
三千:形容距离非常遥远,非实数。
风雪:指恶劣的天气条件。
扬帆:升起船帆,准备航行。
台隍:高大的城墙,这里代指目的地的城市。
海边:目的地的位置,靠近海滨。
客情:旅客的思乡或旅途中的情感。
消旅火:旅途的劳苦或心中的焦虑得到缓解。
王化:帝王的德政教化,使社会和谐安宁。
尧年:比喻太平盛世,尧是古代传说中的圣明君主。
莫失:不要错过。
春回约:春天归来时的约定,可能指相聚或归期。
江城:临江的城市,可能特指某地或泛指水边之城。
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暗示时间在春季末。

翻译

从荆门到闽越,关卡和戍守相隔遥远,超过三千里程。
即便风雪交加,也要扬帆起航,目的地是那海边的城池。
旅途中的忧愁情绪随着行程消散,感受到的教化犹如尧舜盛世一般美好。
切莫错过我们春日回归的约定,在江城谷雨时节之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长史返回闽川之地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的抒写,展现了诗人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首句“荆门与闽越,关戍隔三千”即设定了一种空间距离,荆门和闽越之间隔着长达三千里的山川河流,营造出一股离别之愁。

接下来的“风雪扬帆去,台隍指海边”则描写了赵长史归途中的景象。风雪中扬起的帆船,指向远方的海岸线,给人以壮阔与孤寂感。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刻画,也暗示着离别之情愈发深重。

“客情消旅火”一句,则转入人物内心世界。旅途中的寒冷和疲惫,被长史归乡的情怀所融解,表达了诗人对于赵长史的思念和不舍。紧接着,“王化似尧年”则将送别之情与古代圣明君主尧舜的盛世相提并论,寓意深远。

最后两句“莫失春回约,江城谷雨前”则是一种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人希望赵长史不要错过春天的承诺,在江城之中,谷雨之前,与他再次相聚。这不仅是时间上的提醒,也是情感上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波动,既有离别之愁,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是一首送别诗中的佳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