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子玉带歌
鼎移社屋逾三纪,毅魄犹依故辽邸。
可怜赤嵌城,夜夜荒鸡鸣。
可怜竹沪溪,年年杜鹃啼。
九十年来同声哭,绝岛无祠荐秋菊。
薶香亦剩几抔土,遗带还馀一束玉。
带兮带兮当年玉人用意琢百鹿,那知一旅无成莽驰逐。
幸也末路完其璞,皓洁奇姿出陈椟。
君不见七客寮中信国砚,玉带生歌酬唱遍。
不惟其物惟其人,正气常留石一片。
我今为带作此歌,歌成信手书擘窠。
谁欤和歌谢皋羽,勿烦属笔赵孟頫。
鉴赏
这首《一元子玉带歌》由清代诗人朱景英所作,通过对玉带的描述与历史背景的融入,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开篇“临濠龙种岐海死”,以龙种的死亡象征着某种力量或生命的消逝,引出对玉带命运的关注。接着“鼎移社屋逾三纪”,描述了时间的流逝,以及社会变迁对玉带的影响。“毅魄犹依故辽邸”则表达了玉带虽历经沧桑,但其精神或象征意义依然坚守不变。
“可怜赤嵌城,夜夜荒鸡鸣。可怜竹沪溪,年年杜鹃啼。”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悲壮的氛围,暗示着历史的哀伤与怀念。接下来“九十年来同声哭,绝岛无祠荐秋菊”,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对于过去岁月的共同哀悼,以及对无法祭奠的遗憾。
“薶香亦剩几抔土,遗带还馀一束玉。”这里通过对比香料与玉带的存留,表达了对逝去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最后,“带兮带兮当年玉人用意琢百鹿,那知一旅无成莽驰逐。”将玉带与“当年玉人”的匠心制作相联系,暗含对技艺与人性的赞美,同时也对历史的无常与命运的不可预知发出感慨。
“幸也末路完其璞,皓洁奇姿出陈椟。”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玉带得以保存其原始的美丽,这既是对其物质形态的赞美,也是对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接下来“君不见七客寮中信国砚,玉带生歌酬唱遍。”通过类比,将玉带与砚台相提并论,强调了它们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传承与颂扬。
“不惟其物惟其人,正气常留石一片。”这句话点明了作品的核心思想——真正的价值不仅在于物品本身,更在于创造和使用这些物品的人,以及他们所传递的精神和情感。最后,“我今为带作此歌,歌成信手书擘窠。谁欤和歌谢皋羽,勿烦属笔赵孟頫。”表达了诗人创作此歌的初衷,并期待有更多人能够共鸣,共同传承这份对历史、文化和人性的深刻理解与敬仰。
整体而言,《一元子玉带歌》通过玉带这一具体物象,巧妙地融合了历史、自然、人文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命、历史、艺术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