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冈陵占(其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秣陵山水多,龙蟠兼虎踞。
可惜张锦帆,未往江南去。
重华挟二妃,时巡冒霜露。
五岳与三湘,銮舆不遑驻。
胡为爱江都,天险从人据。
中原一崩裂,人人皆项羽。
好色以自强,山河诚敝屦。
李花将代杨,兴亡有天数。
君勿笑荒亡,黄泉人笑汝。
可惜张锦帆,未往江南去。
重华挟二妃,时巡冒霜露。
五岳与三湘,銮舆不遑驻。
胡为爱江都,天险从人据。
中原一崩裂,人人皆项羽。
好色以自强,山河诚敝屦。
李花将代杨,兴亡有天数。
君勿笑荒亡,黄泉人笑汝。
鉴赏
此诗《蜀冈陵占(其二)》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秣陵(今南京)山水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人性的洞察。
首句“秣陵山水多,龙蟠兼虎踞”描绘了秣陵的地理形势,山川壮丽,如龙盘虎踞,隐喻着秣陵的战略要地地位。接着,“可惜张锦帆,未往江南去”,表达了对未能亲临秣陵的遗憾,暗含着对秣陵历史地位的重视。
“重华挟二妃,时巡冒霜露。五岳与三湘,銮舆不遑驻。”这一段通过引用古代帝王巡游的故事,强调了秣陵在历史上的重要性,无论是重华(即周穆王)还是其他帝王,都曾在此留下足迹。然而,“胡为爱江都,天险从人据”,则转折指出秣陵虽有天险,却因人据而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暗含对秣陵被他人占据的惋惜。
“中原一崩裂,人人皆项羽。”此句借用了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暗示秣陵在历史变迁中的角色,如同项羽一样,面对动荡的局势,秣陵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好色以自强,山河诚敝屦。”这里批评了某些统治者为了个人私欲而不顾国家安危的行为,将山河比作破旧的鞋子,形象地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不满。
“李花将代杨,兴亡有天数。”通过自然界的更替(李花代替杨树),象征历史的循环和兴衰的规律,暗示秣陵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并非人力所能完全掌控。
最后,“君勿笑荒亡,黄泉人笑汝。”告诫人们不要嘲笑那些曾经的荒废和灭亡,因为最终会有人在黄泉之下嘲笑他们,强调了历史的公正性和对后人的警示。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秣陵及其历史地位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对人性弱点和社会现象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