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杂诗十一首(其三)
宋 · 苏轼
真人有妙观,俗子多妄量。
区区劝粒食,此岂知子房。
我非徒跣相,终老怀未央。
兔死缚淮阴,狗功指平阳。
哀哉亦何羞,世路皆羊肠。
区区劝粒食,此岂知子房。
我非徒跣相,终老怀未央。
兔死缚淮阴,狗功指平阳。
哀哉亦何羞,世路皆羊肠。
注释
真人:具有超凡智慧的人。妄量:胡乱猜测,没有根据的判断。
粒食:日常饮食,比喻世俗生活的琐事。
子房:张良,古代名臣,此处象征智谋。
徒跣相:空口说教,没有实际行动。
未央:未尽,未完成。
兔死:比喻功臣被废弃或遭陷害。
淮阴:淮阴侯韩信的典故。
狗功:指功劳被他人窃取。
平阳:平阳公主,此处代指公主的势力。
哀哉:悲叹。
羊肠:形容道路曲折难行,比喻世道险恶。
翻译
真人有高深的见解,普通人则多有胡乱猜测。他们只知劝人吃米,哪里理解张良的智慧。
我不是空口说教,一生心怀未竟之志。
如同兔死狗烹,淮阴侯被冤枉,平阳公主的功劳也被抹去。
多么可悲啊,世间的道路就像羊肠小道,充满了险恶和不公。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境遇和世态炎凉的深刻感悟。诗中“真人有妙观,俗子多妄量”两句,表达了对那些真正有见识之人与那些盲目无知者的区别,显示出苏轼对于真理与谬误的辨析。
接着,“区区劝粒食,此岂知子房”一句,以古代贤者子房(即周公旦)为例,提出自己只是在安贫乐道中劝导人们节俭,而非像子房那样有着更高的政治理想。
“我非徒跣相,终老怀未央”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间真挚情谊的珍视,以及对友情不离不弃的决心。
“兔死缚淮阴,狗功指平阳”两句,则是通过历史典故(指战国时期的故事,兔死为诱敌,狗功于平阳)来表达出对忠诚和功绩的赞美。
最后,“哀哉亦何羞,世路皆羊肠”一句,诗人感慨万千地指出了世事如同羊肠小道般复杂多变,令人生出无尽的哀叹与羞愧之情。这也反映了苏轼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真伪、表达个人理想、赞颂忠诚以及感慨世态,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和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