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抚巳送东坡韵
人生贵知己,旅退其可忍。
陈三天下士,好德吾未见。
垂涎嗜熊掌,摆手谢关键。
观过斯知仁,如月蚀辄满。
闻风激庸懦,所恨我生晚。
鉴赏
这首诗是金末元初诗人王寂所作的《和陈抚巳送东坡韵》。诗中以苏轼(坡公)被贬至杭州(馀杭)为背景,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友人离别的哀伤。诗中提到苏轼在远方受到饯别时的伤感,强调了人生中珍贵的知己之谊,尤其是对于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如陈三这样的天下士,诗人并未见过。诗人还借用了“垂涎”与“摆手”的形象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对美食的渴望与拒绝的关键时刻,以此类比对美德的追求与放弃。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苏轼道德品质的赞赏,认为他的行为如同满月,无论何时都能照亮人心。同时,诗人也表达了遗憾之情,感叹自己生得太晚,未能亲见苏轼的风采。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的崇敬与怀念。
词语解释
摆手的意思:摆手是指用手做出摆动的动作,一般用来表示拒绝、告别或者不同意。...
垂涎的意思:[释义](动)因想吃而流口水,比喻看见别人的好东西想得到。 [构成]动宾式:垂|涎 [例句]她十分垂涎商店里的时装。(作谓语)...
关键的意思:[释义](1) (名)门闩或功能类似门闩的东西。 (2) (名)基本义: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构成]并列式:关+键 [例句]关键问题。(作定语)[同义]主要...
贵知的意思:谓贵在周知下情。 明 王文禄 《求志编》卷一:“守令之法必贵知,故曰知县、知府,通一县一府周知之也。”贵在有智慧。知,“ 智 ”的古字。《国语·吴语》:“危事不可以为安,死事不可以为生,则无为贵知矣。” 韦昭 注:“言人不能以危易安,以死易生,则何贵於知矣。”...
饯客的意思:设酒为客人送行。 唐 姚合 《送洛阳张员外》诗:“饯客未归城,东来騶骑迎。”...
旅退的意思:见“ 旅进旅退 ”。...
坡公的意思:对 宋 苏轼 的敬称。 苏轼 号 东坡居士 。 清 林则徐 《中秋眺月有作》诗:“ 坡公 渡海夸 罗浮 ,凉天佳月皆中秋。”参见“ 坡老 ”、“ 坡仙 ”。...
人生的意思:[释义](名)人的生存和生活。 [构成]偏正式:人(生 [例句]人生观。(作定语)[同音]人声...
三天的意思:(1).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学说,有浑天、宣夜、盖天三家,称为“三天”。《宋书·律历志序》:“《天文》虽为该举,而不言天形,致使三天之説,纷然莫辨。”详“ 宣夜 ”。(2).道教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为三天。《汉武帝内传》:“是三天上元之官,统领十万。”《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方丈洲 在 东海 中心……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云笈七籤》卷八:“三天者,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也。”(3).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 唐 李白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
天下的意思:[释义](1) (名)基本义:指中国或世界。 (2) (名)指国家的统治权。 [构成]偏正式:天(下 [例句]天下无奇不有。(作主语)天下的百姓都盼望有好官当政。(作定语)...
闻风的意思:(1).听到音讯或传闻。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三:“四夷闻风失匕筯,天子受贺登高楼。”《前汉书平话》卷上:“灭 楚 以来,四海安寧,民皆快乐,万里闻风,一鼓而收之。”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二:“一夜之间,闻风逃遁,真真是无上的耻辱。”(2).探听消息。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五:“ 老孙头 也闻风来了。”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四章:“ 马斋 是从小河边上来,也是到处闻风的。”...
我生的意思:(1).我之行为。《易·观》:“六三:观我生进退。” 孔颖达 疏:“我生,我身所动。” 朱熹 本义:“我生,我之所行也。”(2).生我者。指母亲。《后汉书·崔駰传》:“岂无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歼夷。” 李贤 注:“我生,谓母也。”...
下士的意思:◎ 下士 xiàshì(1) [sergeant;junior seaman;petty officer]∶低于中士而高于一等兵的军士(2) [corporalship]∶下士的官职或职位;下士军衔...
熊掌的意思:指拿到了一部分好处,但却失去了更大的利益。...
庸懦的意思:◎ 庸懦 yōngnuò[mediocre and incompetent] 庸下懦怯庸懦无能...
月蚀的意思:见“ 月食 ”。...
知己的意思:◎ 知己 zhījǐ(1) [know oneself]∶了解、赏识自己(2) [intimate friend; bosom friend]∶亲密的朋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3) [bosom]∶彼此相互了解而关系密切的知己话...
天下士的意思:才德非凡之士。《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 唐 高适 《咏史》诗:“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清 方文 《访孙豹人不遇因题其壁》诗:“ 虞翻 天下士,知己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