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松篇
澹艳烟雨姿,敷芬阳春陌。
如何秋风起,零落从此始。
独有南涧松,不叹东流水。
玄阴天地冥,皓雪朝夜零。
岂不罹寒暑,为君留青青。
青青好颜色,落落任孤直。
群树遥相望,众草不敢逼。
灵龟卜真隐,仙鸟宜栖息。
耻受秦帝封,愿言唐侯食。
寒山夜月明,山冷气清清。
凄兮归凤集,吹之作琴声。
松子卧仙岑,寂听疑野心。
清泠有真曲,樵采无知音。
美人何时来?幽径委绿苔。
吁嗟深涧底,弃捐广厦材。
拼音版原文
翻译
春蚕时节桑叶翠绿,黄莺报时柳絮纷飞。淡雅如烟的雨露,铺满春天的小路。
为何秋风起时,凋零从此时开始。
唯有南涧的松树,不叹流水东逝。
乌云蔽日,白雪皑皑,不论寒暑。
为君留存青翠,无论环境如何变迁。
青翠的颜色,独立而正直。
群树遥遥相望,杂草不敢靠近。
灵龟预言隐居之处,仙鸟适宜栖息。
宁可不受秦王封赏,只求唐侯的简朴生活。
寒山夜晚月光明亮,山间清冷寂静。
凄凉归来的凤凰聚集,风吹过似琴音。
松子在仙人峰上安眠,静听却疑心有野心。
清冷的空气中,有真实的乐章,伐木者却无共鸣。
美人何时能来,小径上覆盖着绿苔。
唉,深涧之下,这些木材被遗弃,本该用于广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独自挺立的松树在秋风中坚守着绿色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不随波逐流、保持独立精神的赞美。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清新。
"蚕月桑叶青,莺时柳花白",开篇就以鲜明的对比手法描绘出春天的景色,桑叶正青,柳花却已白,生动地展现了季节交替的画面。
接下来的"澹艳烟雨姿,敷芬阳春陌"则是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摹,烟雨朦胧中透露出春意的生机与美好。
"如何秋风起,零落从此始",秋风乍起,万物萧瑟,预示着季节更迭和生命轮回的主题。
"独有南涧松,不叹东流水",诗人眼中只有那挺拔独立的松树不随世事变迁,它不向往那些随波逐流的东西,如同诗人内心对坚守自我的赞歌。
"玄阴天地冥,皓雪朝夜零"则是对冬日景色的描绘,天地间弥漫着神秘莫测的黑暗,而皑皑白雪却在清晨到夜晚不断地轻轻飘落。
"岂不罹寒暑,为君留青青",诗人通过松树对寒冷和酷热都能保持绿色的坚守,表达了对这种精神的崇敬。
以下几句"青青好颜色,落落任孤直。群树遥相望,众草不敢逼。灵龟卜真隐,仙鸟宜栖息。耻受秦帝封,愿言唐侯食。寒山夜月明,山冷气清清",诗人通过对松树颜色的赞美,对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古代贤者的提及,进一步强化了松树不屈不挠的形象。
最后几句"凄兮归凤集,吹之作琴声。松子卧仙岑,寂听疑野心。清泠有真曲,樵采无知音。美人何时来,幽径委绿苔。吁嗟深涧底,弃捐广厦材",则是对自然之声的感受,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对世俗功利的摒弃。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松树为象征,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色描写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