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游法济寺(其二)赏析

游法济寺(其二)

宋 · 李新
暮钟晓磬杂啼鸦,尤觉幽栖与市赊。
风力吹回千嶂雨,柳阴遮断一溪花。
苍皮树瘿何妨丑,横水桥虹不厌斜。
夜半春雷乱车轧,不须鸣鼓助惊茶。

注释

暮钟:傍晚的钟声。
晓磬:清晨的木鱼声。
杂啼鸦:各种鸟儿的叫声。
幽栖:隐居的环境。
市赊:远离城市的喧嚣。
千嶂雨:连绵起伏的山峰上的雨。
柳阴:柳树的树荫。
一溪花:小溪边的花朵。
苍皮树瘿:老树皮和树瘤。
丑:此处指不美观,但无妨。
横水桥虹:横跨水面的彩虹。
不厌斜:不嫌彩虹倾斜。
夜半春雷:深夜的春雷。
车轧:车辆碾压的声音。
鸣鼓:敲鼓。
惊茶:惊扰了品茶的宁静。

翻译

暮色中钟声和晨钟混杂着乌鸦的叫声,更显得我所居之处的幽静与远离尘嚣。
风雨吹过,山峦间的雨滴被吹回,柳树的阴影遮住了溪边的花朵。
粗糙的老树皮和树瘤虽丑,但并不妨碍它们的存在,横跨水面的桥上的彩虹也无妨倾斜。
半夜春雷轰鸣,如同车辆碾压,无需再敲鼓来惊扰人们饮茶的宁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寺庙生活的画面。开头“暮钟晓磬杂啼鸦,尤觉幽栖与市赊”两句,通过对晚钟初磬声和乌鸦叫声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氛围。“风力吹回千嶂雨,柳阴遮断一溪花”则展示了自然界的动态变化与静谧美景,风雨交加中柳树下的花被遮挡,只能隐约窥见。

“苍皮树瘿何妨丑,横水桥虹不厌斜”两句中,“苍皮树瘿”形象鲜明,传达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感受。“横水桥虹不厌斜”则描绘了一幅桥上彩虹与流水交织的美丽画面。

最后,“夜半春雷乱车轧,不须鸣鼓助惊茶”两句,以夜半时分的春雷声比喻寺中僧众的生活节奏,即使在深夜,天然的声音也足以唤醒人心,无需借助鼓声或其他器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寺院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超脱世俗的向往,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