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元特侍郎守宣城
尚欲留朱轓,公行不可住。
无酒对公倾,有怀为公赋。
夫子文武资,亦复廊庙具。
刚方仰术业,坦夷见襟度。
青衫试州县,机锋微已露。
吾意有不可,万夫挽不顾。
翱翔诸公间,籍甚当时誉。
峨冠上乌台,直谏汲长孺。
风云千载合,冕旒一言寤。
凛凛议论馀,可使淮南惧。
天威瞻咫尺,政涂去跬步。
兴逸顿言归,解佩苕溪路。
湖山聊寄怀,诗书尚温故。
中外岂不殊,进退自馀裕。
宣城唇齿邦,望公来何暮。
我饥我颦呻,公饭公覆护。
举首望旌戟,指期咏襦裤。
平生触邪手,不难锄弊蠹。
双溪叠嶂间,按堵百无虑。
坐席岂容温,当馈意久注。
献纳念伏蒲,谋谟怀借箸。
行矣股肱良,归作腹心助。
要观今周公,声名三吐哺。
便当侣夔龙,何止冠鹓鹭。
自念接门墙,连岁忘羁寓。
鹢首明当飞,骥尾何由附。
几日复升堂,青天披宿雾。
过雁与来鱼,犹当奉尺素。
西去无多程,不诵阳关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朱轓:古代高级官员的车子,以朱漆装饰。廊庙具:朝廷中的重要人物。
术业:学问和技艺。
襟度:胸怀、气度。
青衫:唐代低级官员的服装。
机锋:机智锋芒。
翱翔:飞翔,比喻在高位。
乌台:汉代尚书台的别称,此处指朝廷高位。
冕旒:古代帝王的帽子,象征君权。
淮南:古地名,此处泛指地方。
尺素:古人写信的纸条,代指书信。
阳关句:《阳关三叠》中的诗句,常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翻译
秋风迎接您的到来,春风送您离去。还想留住您的朱红车盖,但行程不能停留。
没有美酒敬您,只有心中的思念化为诗篇。
您既有文才又具武略,朝廷中也有您的位置。
您的刚正源于深厚的学识,胸怀坦荡可见一斑。
初任州县官时,您已显露出机智和锋芒。
我的想法虽有不同,但无法挽留您的决定。
在各位尊长之间飞翔,您的声誉在当时极高。
您戴着峨冠登上乌台,像汲黯一样直言进谏。
您的言论如风云般震撼,一言惊醒朝廷。
您的凛然正气,足以让淮南之地畏惧。
天威近在眼前,政策的实施只需一步。
您轻松归隐,告别官场,漫步苕溪。
寄情山水,不忘温习诗书。
朝廷内外虽有差异,进退自如,从容不迫。
宣城如同您的唇齿相依,期盼您早日光临。
我为您忧虑,您却关怀备至,如同父母照顾孩子。
抬头望见旗帜,期待您的归来,百姓歌颂您的恩德。
一生与邪恶抗争,毫不畏惧铲除弊端。
在双溪群峰之间,生活安宁无忧。
宴席上您的座位不能冷落,心意长久如一。
献策时想起伏地的蒲草,谋略中寄托着期待。
您离去后,仍是我们的左膀右臂,内心的支持。
您就像当今的周公,名声流传,不断接济人才。
应与夔龙为伍,不止于高官行列。
忆及与您相处的日子,忘记漂泊异乡的困苦。
如鸿鹄展翅,骏马奋蹄,我如何能接近您的步伐。
何时能再次相见,拨开夜空的迷雾。
即使过雁来鱼,也愿传达我的问候。
离别不远,无需再吟唱《阳关三叠》的离别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即苏东坡)创作的《送周元特侍郎守宣城》,是一首送别诗。诗中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
诗中的开篇“西风迎公来,东风送公去。”即设置了一种离合悲欢的氛围,通过自然界的风来表现出人世间的别离。紧接着,“尚欲留朱轓,公行不可住。”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挽留之情,但又不得不接受现实中的分别。
“无酒对公倾,有怀为公赋。”则是说即使没有宴席上的酒水,也要将心中的思念化作诗词以寄托。以下几句“夫子文武资,亦复廊庙具。刚方仰术业,坦夷见襟度。”颂扬了周元特的德行和学识,形象地描绘出了他的高尚品格。
“青衫试州县,机锋微已露。”则是说即使在平凡的职位上,也能显露出其才华。接下来的“吾意有不可,万夫挽不顾。”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无奈和不舍。
诗中还多处运用了古典文学中的典故,如“峨冠上乌台”、“直谏汲长孺”等,这些都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情操和才华,是一篇送别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