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德迈归宁宜春
唐 · 曹邺
湘东山水有清辉,袁水词人得意归。
几府争驰毛义檄,一乡看侍老莱衣。
筵开灞岸临清浅,路去蓝关入翠微。
想到宜阳更无事,并将欢庆奉庭闱。
几府争驰毛义檄,一乡看侍老莱衣。
筵开灞岸临清浅,路去蓝关入翠微。
想到宜阳更无事,并将欢庆奉庭闱。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清辉:清冷的月光。袁水词人:袁水边的文人。
毛义檄:比喻官府的邀请函。
老莱衣:指孝顺长辈的行为。
灞岸:河流名,与下文的蓝关相对。
翠微:青翠的山色。
宜阳:地名,可能暗示诗人的故乡或重要之地。
庭闱:家庭,这里指家中的长辈。
翻译
湘东的山水映照着清冷的月光,袁水边的文人带着满足的心情归来。各地官府竞相邀请他,就像毛义收到檄文般急切,乡亲们期待他像老莱子一样孝顺侍奉长辈。
宴会设在灞河岸边,临近清澈的溪流,道路通往蓝关,深入苍翠的山色之中。
想到宜阳那边再无烦忧,他将把所有的欢乐都献给家人和长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温馨场景,诗人以湘东山水的清辉作为背景,表达了袁水词人的得意归乡之情。"几府争驰毛义檄"一句,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对词人的欢迎与追随,而"一乡看侍老莱衣"则描绘了一种宁静的田园生活,显示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筵开灞岸临清浅"之处,诗人细腻地描述了席地临水的情景,给人以恬静之感。"路去蓝关入翠微"则是送别时的壮阔画面,蓝关、翠微皆为山名,以此表达离别之情。
最后两句"想到宜阳更无事,并将欢庆奉庭闱",诗人在表达对宜阳生活的向往之余,更进一步地传递出一种无牵无挂的心态,将欢乐庆祝的情感带回家中。整首诗流露出一股淡远幽深的情趣,是诗人送别时心境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语言平和,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唐代诗风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