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郡庠习射诸友还南昌
明 · 谢士元
礼书厄煨烬,掇拾无全篇。
皇明启文运,礼乐俱昭宣。
顾兹礼射文,绍述千载传。
方其未射时,烹狗献宾筵。
抗侯戒将射,弓矢钧且坚。
主人德自将,宾耦序其贤。
贤则射多中,不侮犹宜先。
堂陛别高卑,威仪见周旋。
内志既云正,外体宁或偏。
挟持须审固,破的皆应弦。
算以纪其胜,朴以绳其愆。
论艺罚斯寓,卒射乐亦悬。
繁文与末节,一一由自然。
岂惟定民志,伊欲全吾天。
祸乱何由作,家国绵万年。
大哉礼之射,吾子宜勉旃。
皇明启文运,礼乐俱昭宣。
顾兹礼射文,绍述千载传。
方其未射时,烹狗献宾筵。
抗侯戒将射,弓矢钧且坚。
主人德自将,宾耦序其贤。
贤则射多中,不侮犹宜先。
堂陛别高卑,威仪见周旋。
内志既云正,外体宁或偏。
挟持须审固,破的皆应弦。
算以纪其胜,朴以绳其愆。
论艺罚斯寓,卒射乐亦悬。
繁文与末节,一一由自然。
岂惟定民志,伊欲全吾天。
祸乱何由作,家国绵万年。
大哉礼之射,吾子宜勉旃。
鉴赏
此诗《赠郡庠习射诸友还南昌》是明代诗人谢士元所作,通过描绘一场习射活动,展现了古代礼仪的庄严与深意。
诗中首先提到“礼书厄煨烬”,暗示了古代礼仪书籍在战火中受损,而“掇拾无全篇”则表达了对完整礼仪知识遗失的遗憾。接着,“皇明启文运,礼乐俱昭宣”赞颂了明王朝开启的文化繁荣,礼乐并重,彰显了国家的文明与和谐。
“顾兹礼射文,绍述千载传”表明了对传统礼仪的继承与发扬,强调了礼仪文化的传承价值。“方其未射时,烹狗献宾筵”描述了习射前的准备仪式,体现了对宾客的尊重与款待。“抗侯戒将射,弓矢钧且坚”描绘了习射前的庄重气氛,弓箭的准备充分显示了对技艺的重视。
“主人德自将,宾耦序其贤”表现了主人的道德风范和对宾客的礼遇。“贤则射多中,不侮犹宜先”强调了射箭技艺与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堂陛别高卑,威仪见周旋”展示了习射过程中的等级秩序与礼仪规范。“内志既云正,外体宁或偏”表达了内心与外在行为的一致性要求。“挟持须审固,破的皆应弦”强调了动作的准确与力量的控制。“算以纪其胜,朴以绳其愆”体现了对胜利与错误的公正评判。“论艺罚斯寓,卒射乐亦悬”展示了对技艺评价与奖惩的合理安排。“繁文与末节,一一由自然”赞扬了礼仪的严谨与自然融合。“岂惟定民志,伊欲全吾天”表达了礼仪对于社会秩序与个人道德的双重作用。“祸乱何由作,家国绵万年”寄托了对社会和谐与国家长治久安的期望。“大哉礼之射,吾子宜勉旃”是对参与者的勉励,希望他们能继续传承与发扬礼仪文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习射活动的庄严与深意,同时也传达了对礼仪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视,以及对社会和谐与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