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杂诗(其三)
宋 · 杨冠卿
不逆凶渠诈,当须报使回。
君恩固宽大,虏意每嫌猜。
义举初难废,兵端莫浪开。
要知情伪审,往事验方来。
君恩固宽大,虏意每嫌猜。
义举初难废,兵端莫浪开。
要知情伪审,往事验方来。
注释
不逆:不应违抗。凶渠:凶残的敌人。
诈:欺诈。
报使回:使者回报。
君恩:国君的恩典。
固:本来。
宽大:宽宏大量。
虏意:敌人的意图。
义举:正义的行为。
初难废:起初难以放弃。
兵端:战端。
浪开:随意发动。
情伪:真伪。
审:明辨。
往事:过去的经验。
验:验证。
方来:未来之事。
翻译
不应违背凶残的敌人设下的骗局,应当等待使者返回报告情况。国君的恩典本就宽宏大量,但敌人的意图常常充满猜忌。
正义的行为起初难以放弃,但开启战端必须谨慎,不能随意发动。
要明辨真伪,通过考察过去的经验来判断未来之事。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杨冠卿的作品,名为《壬午杂诗·其三》。诗中反映了作者在官场上的感受和处境。
“不逆凶渠诈,当须报使回。” 这两句表达的是作者对于朝廷的忠诚与迫切的心情。“凶渠”指的是险恶的地方或情况,“诈”则是欺骗之意。这里强调的是即便身处险恶不平之地,也要坚守诚信,不做欺骗之事,及时回报朝廷。这体现了诗人在复杂环境中的正直立场。
“君恩固宽大,虏意每嫌猜。” 这两句则表达的是作者对于君王恩泽的感激与对周围态度的警觉。“君恩”指的是君主的恩惠,“宽大”是宽宏大量之意;而“虏意”则可能指的是边疆民族或他族人士的心思,"嫌猜"则表达了一种被怀疑的担忧。这里反映了作者感受到了来自上级的宽容与信任,同时也在提防着他人的误会和猜疑。
“义举初难废,兵端莫浪开。” 这两句强调的是正义之举一开始就不应轻易放弃,以及对战争的谨慎态度。“义举”即是基于正义的行动,“初难废”表明这种行为在起始时就很重要,不可废弃;“兵端”指的是战争的端绪或开端,"莫浪开"则告诫我们要有所保留,不要轻率地开始战斗。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于正义与和平的重视。
“要知情伪审,往事验方来。” 最后两句则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历史经验的借鉴。“要知”即是要了解,“情伪”指的是真假难辨的情感或事情;“审”则是审慎之意。"往事验方来"则是在告诫我们应该通过验证过去的事情,来吸取教训。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自守与警觉,以及对于正义、和平的坚持。同时也透露出对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感和对历史经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