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生纪云璞君族弟也依之学佛两载合掌诵佛而化璞君喜为往生之徵贻书远告即用其见赠韵论次其事
清末民国初 · 沙元炳
的薏生于莲,甘苦同一天。
谁甘复谁苦,转眼换尘鲜。
究其甘苦种,藕实二何先。
藕空实有心,何者相因缘。
实落还成藕,生性胡同然。
华如车轮大,叶或小如钱。
处秽比君子,宅净胎圣贤。
净秽性不二,差别随境迁。
自非粲莲舌,此蕴终难宣。
璞老莲邦客,蓄念金刚坚。
成佛佛有待,翻让灵运前。
眷属字纪云,两载从餐眠。
熏染岂云久,入苦遂能蠲。
灵山华藏海,仅挹埃与涓。
便闻弥留顷,合掌迎金仙。
想有幡幢葆,天半纷反翩。
宁歇懈慢国,会叩莲池边。
化为池中华,色异根当连。
璞也跻百岁,定证如来禅。
指月明净性,魄满光自圆。
礼日参初观,寂照穷悲泉。
十念非诳语,吾曹庶勉旃。
谁甘复谁苦,转眼换尘鲜。
究其甘苦种,藕实二何先。
藕空实有心,何者相因缘。
实落还成藕,生性胡同然。
华如车轮大,叶或小如钱。
处秽比君子,宅净胎圣贤。
净秽性不二,差别随境迁。
自非粲莲舌,此蕴终难宣。
璞老莲邦客,蓄念金刚坚。
成佛佛有待,翻让灵运前。
眷属字纪云,两载从餐眠。
熏染岂云久,入苦遂能蠲。
灵山华藏海,仅挹埃与涓。
便闻弥留顷,合掌迎金仙。
想有幡幢葆,天半纷反翩。
宁歇懈慢国,会叩莲池边。
化为池中华,色异根当连。
璞也跻百岁,定证如来禅。
指月明净性,魄满光自圆。
礼日参初观,寂照穷悲泉。
十念非诳语,吾曹庶勉旃。
鉴赏
这首诗以莲和藕为象征,探讨了生命中的甘苦转换和佛教修行的主题。诗人首先通过“薏生于莲”比喻邓生纪云跟随其兄璞君学习佛法,经历甘苦交织的成长过程。"谁甘复谁苦,转眼换尘鲜"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暗示修行者须看淡世间苦乐。
"藕空实有心,何者相因缘"揭示了因果关系,即内心纯净与外在环境的关系。"实落还成藕,生性胡同然"进一步强调内在修行的重要性,即使外表变化,本质不变。接下来,诗人赞美莲花的洁净和君子品格,以及佛法的普适性,指出并非只有慧根之人能完全领悟。
"熏染岂云久,入苦遂能蠲"表达出长期熏陶和苦难的经历有助于净化心灵。"化为池中华,色异根当连"预示邓生的涅槃,他的精神将与莲花相连,永续不朽。最后,诗人祝愿邓生长寿,并期待他最终证得佛果,达到智慧圆满。
整首诗语言优美,寓言深刻,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对邓生修行历程的赞赏,同时也传达了对生死轮回和修行道路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