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酬杨遂赏析

酬杨遂

宋 · 王禹称
杨君江左士,文律何飘飘。
人言未冠时,作赋凌洞箫。
甲科中南国,通籍趋东朝。
轗轲位不进,陶潜还折腰。
宰邑向蜀道,萑蒲忽兴妖。
官小力不支,奔窜避枪刀。
朝廷责守土,黜入县佐僚。
昨朝写孤愤,遗我有客谣。
伊予亦左迁,讽之心无憀。
人生一世间,否泰安可逃。
姑问道何如,未必论卑高。
自古富贵者,撩乱如藜蒿。
德业苟无取,未死名已消。
岂期颜子渊,不朽在一瓢。
推此任穷达,其乐方陶陶。
达则为鹍鹏,穷则为鹪鹩。
垂天与巢林,识分皆逍遥。

拼音版原文

yángjūnjiāngzuǒshìwénpiāopiāo

rényánwèiguānshízuòlíngdòngxiāo

jiǎzhōngnánguótōngdōngcháo

kǎnwèijìntáoqiánháizhéyāo

zǎixiàngshǔdàohuánxīngyāo

guānxiǎozhībēncuànqiāngdāo

cháotíngshǒuchùxiànzuǒliáo

zuócháoxiěsūnfènyǒuyáo

zuǒqiānfěngzhīxīnliáo

rénshēngshìjiānfǒutàiāntáo

wèndàowèilùnbēigāo

guìzhěliáoluànhāo

gǒuwèimíngxiāo

yányuānxiǔzàipiáo

tuīrènqióngfāngtáotáo

wèikūnpéngqióngwèijiāoliáo

chuítiāncháolínshífēnjiēxiāoyáo

注释

江左:古代江南地区。
文律:文章的韵律、规则。
未冠:指青少年时期还未加冠(成年礼)。
凌洞箫:形容文才出众,超过一般音乐。
甲科:科举考试的优秀等次。
通籍:取得做官资格。
轗轲:比喻仕途坎坷。
陶潜:东晋诗人,以隐居著称。
萑蒲:芦苇,此处代指民间动乱。
枪刀:借指战争和暴力。
守土:地方官员的责任,守护土地和人民。
左迁:古代贬官的说法。
讽之心无憀:讽刺的心情无法排解。
否泰:好坏、顺逆。
藜蒿:野草,比喻生活杂乱。
颜子渊:孔子弟子颜回,以德行高尚著称。
一瓢:贫穷生活的象征,源自《论语》。
任穷达: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
鹍鹏:大鸟名,象征远大志向。
鹪鹩:小鸟名,象征平凡生活。
巢林:筑巢于林,比喻安居。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翻译

杨君是江左的才子,文章格律多么飘逸。
人们说他少年时,作赋的才华超越洞箫。
他在科举中名列前茅,进入南国朝廷任职。
仕途坎坷未能晋升,像陶潜一样不愿屈身。
担任县令前往蜀道,当地百姓忽然生事作乱。
官职微小难以应对,只能逃命躲避战乱。
朝廷要求地方官员坚守职责,他被贬为县佐。
昨日写下满腔愤慨,赠我一首寓言诗。
我也遭遇贬谪,心中充满讽刺无从诉说。
人生在世,无论顺逆都能找到安身之处。
姑且问一下人生道理,高低贵贱并非绝对。
自古以来富贵之人,生活纷乱如杂草丛生。
如果没有德行和功业,名声未死已消磨。
谁料想颜回这样的贤人,清贫之中也能不朽。
由此看开穷达,无论处境都能自得其乐。
显达时如同鹍鹏展翅,困厄时如鹪鹩安居树林。
无论是翱翔天空还是栖息林间,都能知足而逍遥。

鉴赏

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由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禹偿所作,题为《酬杨遂》。诗中通过对友人杨君的赞美和自我境遇的反映,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与个人的情感体验。

首句“杨君江左士,文律何飘飘”描绘出杨君在文学上颇有建树,他的文章风格优美,如同清流般自然流淌。紧接着,“人言未冠时,作赋凌洞箫”表明杨君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其作品甚至超越了古代著名文学家。

“甲科中南国,通籍趋东朝”则是说杨君不仅文采飞扬,而且在仕途上也有所成就,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在南国取得了显赫的成绩,并以此踏入东京的政治舞台。然而,“轗轲位不进,陶潜还折腰”暗示尽管他才华横溢,但仕途并不顺遂,有时甚至不得志,感慨如同陶渊明一般选择了归隐。

“宰邑向蜀道,萑蒲忽兴妖”可能是指作者自身的经历,或是借以表达对杨君命运的关切。这里的“萑蒲”一词,带有一定的贬义,形象地描绘出政治斗争中的险恶和复杂。

“官小力不支,奔窜避枪刀”则直接反映了作者在仕途上的无奈与艰辛,甚至有过被迫逃离的经历。这种遭遇导致了“朝廷责守土,黜入县佐僚”的结果,即由中央政府指派的地方官职遭到降级。

诗中下半部分更多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昨朝写孤愤,遗我有客谣”表明他曾经通过文字来抒发自己孤独的不满情绪,同时也留下了一些流传于世的作品或是别人的赞誉之词。

“伊予亦左迁,讽之心无憀”则是作者自比,认为自己和杨君都有着相同的遭遇,内心并无怨尤。接着,“人生一世间,否泰安可逃”深刻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常与命运不可抗拒的感慨。

“姑问道何如,未必论卑高”则是作者在询问关于如何看待这一切,不一定非要分出高低贵贱。紧接着,“自古富贵者,撩乱如藜蒿”用传统的智慧指出了富贵之人往往生活混乱,如同杂草一般难以整理。

“德业苟无取,未死名已消”则是对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只凭借虚名而已的人进行了批评。最后,“岂期颜子渊,不朽在一瓢”表达了作者对于能够留下不朽之作的向往,如同古代圣人颜回一般。

“推此任穷达,其乐方陶陶”则是说无论是在贫穷还是成功的情况下,只要心中有所坚持,那种生活的乐趣便会显现出来。接着,“达则为鹍鹏,穷则为鹪鹩”用鸟类比喻来形象地表达了人生境遇的不同,以及个体适应环境的智慧。

最后,“垂天与巢林,识分皆逍遥”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无论是在高处还是低处,只要心中有数,便能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状态。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