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义兽行赏析

义兽行

宋 · 赵汝燧
君不见明皇有象能拜舞,看定禄山瞪目怒。
又不见昭宗有猴能起居,望见全忠奋臂呼。
两朝玩物固丧志,异类报国乃仗义。
天宝大驾蜀道巡,开平初元唐祚倾。
百僚奉贼身尽窜,宰相畏族神不宁。
尔象尔猴忿且嗔,其面虽兽心则人。
当时节士知有几,壮哉义兽不怕死。

拼音版原文

jūnjiànmínghuángyǒuxiàngnéngbàikàndìngshāndèng

yòujiànzhāozōngyǒuhóunéngwàngjiànquánzhōngduó

liǎngcháowánsàngzhìlèibàoguónǎizhàng

tiānbǎojiàshǔdàoxúnkāipíngchūyuántángzuòqīng

bǎiliáofèngzéishēnjìncuànzǎixiāngwèishénníng

ěrxiàngěrhóu忿fènqiěchēnmiànsuīshòuxīnrén

dāngshíjiéshìzhīyǒuzhuàngzāishòu

注释

明皇:唐玄宗。
象:指大象,此处比喻安禄山。
禄山:安禄山,唐朝将领,后反叛。
昭宗:唐懿宗。
猴:比喻朱温。
全忠:朱温,后梁开国皇帝。
丧志:丧失志向。
异类:指大象和猴子,象征非人类力量。
蜀道:四川的道路,这里指天宝年间玄宗南巡路线。
唐祚:唐朝的国运。
百僚:朝廷官员。
贼:指叛乱者。
节士:忠诚有节操的人。
义兽:指有义气的动物,象征忠诚。

翻译

你没看见唐明皇有象能行礼舞蹈,看着安禄山瞪眼发怒。
再看昭宗有猴子能起坐应答,一见朱温挥臂呼叫就害怕。
两个朝代沉迷玩物丧失了志向,异类却能为国出力讲道义。
天宝年间,明皇南巡蜀道,开平初年大唐气数已倾覆。
百官侍奉叛贼,自身逃窜,宰相因家族恐惧而心神不安。
你的象和猴愤怒又怨恨,虽然外表像野兽,内心却有人性。
那时有多少忠贞之士,英勇啊,义兽无所畏惧地死去。

鉴赏

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明皇有象能拜舞"和"昭宗有猴能起居"的比喻,描绘了唐玄宗沉迷于安禄山的马嵬之变和唐昭宗被朱全忠控制的讽刺场景。诗人指出,两位皇帝因玩物丧志而失去了对国家的掌控,导致政权动荡。然而,诗中强调了"异类报国乃仗义",即动物展现出的忠诚与勇敢,如天宝年间马嵬之变中的义兽,以及开平初年的义猴,它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表现出人性的光辉。

"百僚奉贼身尽窜,宰相畏族神不宁"揭示了官僚们的懦弱和无能,与动物的英勇形成鲜明对比。最后,诗人感慨"当时节士知有几,壮哉义兽不怕死",赞美那些在乱世中坚守道义的真正英雄,不论是人还是动物,都值得尊敬。整首诗寓言深刻,借物喻人,表达了对统治者警醒和对忠勇精神的赞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