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金山
明 · 沈周
金山名天下,名大山则小。
我在童丱时,其名已自晓。
愿登盖有待,待待首空皓。
屡扣土著人,挂漏粗可道。
所亘百亩石,江心泊浮岛。
山中无空处,皆以殿阁绕。
及参能赋者,语莫尽其巧。
我托耳为登,聊且厌怅懊。
譬如山堕梦,其境皆梦造。
梦觉费追随,所得未了了。
有路县不远,有身无大扰。
从地借健步,从天借不老。
便须游一年,写此平生抱。
我在童丱时,其名已自晓。
愿登盖有待,待待首空皓。
屡扣土著人,挂漏粗可道。
所亘百亩石,江心泊浮岛。
山中无空处,皆以殿阁绕。
及参能赋者,语莫尽其巧。
我托耳为登,聊且厌怅懊。
譬如山堕梦,其境皆梦造。
梦觉费追随,所得未了了。
有路县不远,有身无大扰。
从地借健步,从天借不老。
便须游一年,写此平生抱。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画家沈周所作的《寄题金山》,通过对金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座名闻天下的山峰的独特感受和向往。首句“金山名天下,名大山则小”以对比手法,强调金山虽名为天下第一,但在诗人眼中,其名声之大反显得个人渺小。接着,诗人回忆童年时期就已知晓金山之名,表达出对登山的期待。
“愿登盖有待,待待首空皓”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有一天能登上金山,那时他的白发将会映衬着山顶的皎洁。诗人询问当地居民,了解金山的详细情况,描述了山上的巨石、江中的浮岛以及密集的殿阁,展现出金山的壮丽景象。
诗人感叹自己未能完全领略山的精妙,如同在梦中登山,梦境虽美,醒来后难以追寻。他意识到距离并非障碍,只要心态平和,可以从大地借力,从时间中借取青春,即使一年游历也难以穷尽其意。最后,诗人表达了通过游览金山来抒发人生抱负的愿望。
整首诗语言流畅,寓情于景,既有对金山的赞美,也有对自我理想的追求,体现了沈周作为文人画家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