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偶题二首(其二)
明 · 伍瑞隆
十月北风恶,朝来逆船起。
使橹如使山,竟日不百里。
萧萧雨中花,风急飞似纸。
舟人惘相顾,百丈曳江址。
俯肩冲泥涂,没胫逐前侣。
客子瞑深坐,相与角艺戏。
淩厉呼明璚,偃蹇发叶子。
虽无速到术,乃有辟寒理。
须臾天无云,清寒月逾美。
晴飙洒丹壑,万里澄渊沚。
一苇信长风,三更返城市。
使橹如使山,竟日不百里。
萧萧雨中花,风急飞似纸。
舟人惘相顾,百丈曳江址。
俯肩冲泥涂,没胫逐前侣。
客子瞑深坐,相与角艺戏。
淩厉呼明璚,偃蹇发叶子。
虽无速到术,乃有辟寒理。
须臾天无云,清寒月逾美。
晴飙洒丹壑,万里澄渊沚。
一苇信长风,三更返城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十月寒冷天气下,船只在风雨中艰难航行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恶劣条件对行船人的挑战。通过“逆船起”、“使橹如使山”等形象化的描述,生动地表现了风浪之大,行船之艰难。同时,诗人也捕捉到了在这种艰苦环境下,人们相互扶持、自娱自乐的场景,体现了人性的温暖和坚韧。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萧萧雨中花”、“风急飞似纸”、“俯肩冲泥涂”等,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赋予了文字以动态美。特别是“淩厉呼明璚,偃蹇发叶子”两句,通过拟声词和比喻,生动描绘了在风雪中前行的船只,以及船员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敢与坚持。
后半部分,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天气转晴后的景象:“须臾天无云,清寒月逾美。晴飙洒丹壑,万里澄渊沚。”阳光穿透云层,月亮变得更加美丽,清风吹拂着红谷,远处的水面一片清澈。这种由阴转晴的转变,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愉悦,也象征着困境之后的希望与光明。
最后,“一苇信长风,三更返城市”两句,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船只最终克服困难,顺利返回城市的主题,既是对前文艰难航行的呼应,也是对人类面对挑战时坚韧不拔精神的赞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壮丽与残酷,以及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智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