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张作诗送砚反剑,乃和其诗,卒以剑归之赏析

张作诗送砚反剑,乃和其诗,卒以剑归之

宋 · 苏轼
赠君长铗君当歌,每食无鱼叹委蛇。
一朝得见暴公子,櫑具欲与冠争峨。
岂比杜陵贫病叟,终日长镵随短蓑。
斩蛟刺虎老无力,带牛佩犊吏所诃。
故将换砚岂无意,恐君雕琢伤天和。
作诗反剑亦何谓,知君欲以诗相磨。
报章苦恨无好语,试向君砚求馀波。
诗成剑往砚应笑,那将屋漏供悬河。

拼音版原文

lèiyóushìyuǎndāngwàng

wénwáng

shàngxiànjiàzhǎngliúchuáng

gǎnwàngshēngzhōngjiāng

zhōngniántiǎnwéndàomènghuànjiǎngxiáng

chǔyàoqiūshānlínbìnggèngqiúfāng

réngjiāngēnàirènshuāilǎocháng

zhīfǎntòngsòngshāng

注释

长铗:古代剑名,这里代指剑。
委蛇:形容食物简单,不丰富。
暴公子:豪富或有权势的年轻人。
櫑具:华丽的器具,这里指衣服。
杜陵:地名,代指贫穷病弱的人。
长镵:农具,长柄锄头。
短蓑:简陋的蓑衣。
雕琢:精细雕刻。
天和:自然和谐。
悬河:滔滔江河,比喻言论或文章连绵不断。

翻译

我赠你长剑,请你高歌,每次用餐却只能感叹饭菜粗陋。
一旦有幸遇见豪贵公子,你的华丽服饰想与他比肩。
怎能与杜陵那个穷困病弱的老翁相比,他整日持锄,穿着破蓑衣。
年迈力衰,即使斩蛟刺虎也无能为力,连带着牛佩着小牛也会被官吏呵斥。
我本想用这把剑换一块好砚台,并非无心,只是怕你雕刻它会破坏自然和谐。
写诗挥剑本就无常,我知道你想通过诗篇来较量。
报纸上的文字苦于无佳句,不如向你的砚池寻求灵感的余韵。
诗写好了,剑归砚中,砚或许会笑我,怎能把屋漏比喻滔滔江河。

鉴赏

此诗是北宋文学巨匠苏轼的一首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超脱的情怀。诗中“赠君长铗君当歌,每食无鱼叹委蛇”两句,以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的生活窘况,但并不因此而低沉。

接着,“一朝得见暴公子,櫑具欲与冠争峨”写出了诗人偶遇知己的喜悦心情,以及想要与对方在文学上一较高下的豪迈之情。这里的“暴公子”是指才华横溢的人物,而“櫑具”则象征着文人的笔墨。

“岂比杜陵贫病叟,终日长镵随短蓑”两句中,苏轼以自谦之辞表达了对历史上才子杜甫的景仰,同时也描绘出了自己虽然生活困顿,但依旧坚守着文学理想,不离不弃。

“斩蛟刺虎老无力,带牛佩犊吏所诃”则是诗人自述晚年已失去往日之勇猛,而如今只能以文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抱负和无奈。这里的“斩蛟刺虎”指的是青年时期的英勇行为,而“带牛佩犊吏所诃”则是说到了老年,只能用一只老牛来比喻自己的衰弱,且还要受到世俗之人的规劝。

“故将换砚岂无意,恐君雕琢伤天和”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友人赠送砚台的感激,同时也担心对方过分追求文艺的完美而忽略了自然之道。

最后,“作诗反剑亦何谓,知君欲以诗相磨。报章苦恨无好语,试向君砚求馀波。诗成剑往砚应笑,那将屋漏供悬河”几句,则是苏轼对友人赠送之剑的回应,表明了他愿意以诗文来与对方切磋琢磨,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交换能得到更好的灵感和创作状态。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更反映出了其超然物外、豁达明朗的人生态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