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长子县城楼望潞州
欲觅人参除久渴,非关马足事遐遨。
南辕直下黄河近,朔雁斜飞?塞高。
日暮县谯悲鼓角,不禁槐露浥秋袍。
注释
太行:指太行山脉。右股:右侧分支。
山盘绕:山势曲折环绕。
上党:古地名,今山西长治一带。
城临:城池位于。
潞水皋:潞水河边的高地。
人参:一种珍贵药材。
除久渴:解除长久的口渴。
马足:骑马。
事遐遨:远游的事情。
南辕:向南行驶。
黄河近:接近黄河。
朔雁:北方的大雁。
?塞:边塞。
日暮:傍晚。
县谯:县城的楼阁。
悲鼓角:悲伤的鼓角声。
槐露:槐树上的露水。
浥秋袍:打湿秋季的衣袍。
翻译
太行山脉右侧山势蜿蜒,上党城坐落在潞水河畔。想要寻找人参来解长久的干渴,并非只为骑马漫游遥远的地方。
向南疾驰直到接近黄河,北飞的大雁斜掠过边塞的高天。
傍晚时分,县城的楼阁传来悲凉的鼓角声,让人不禁感到秋意浸湿了衣袍。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谢肃的《登长子县城楼望潞州》描绘了太行山脉雄伟的景象以及诗人登楼远眺时的感受。首句“太行右股山盘绕”展现了太行山分支的壮丽蜿蜒,而“上党城临潞水皋”则点出长子县城位于潞水之畔,地理位置显得宁静而富有生机。
诗人以寻找人参象征着寻求解渴的希望,暗喻自己内心的渴望,但并非单纯为了游历,“非关马足事遐遨”表达了他此次登楼的目的并非单纯的游玩,而是有所寄托。接下来两句“南辕直下黄河近,朔雁斜飞?塞高”,通过黄河和北归的大雁,寓言了诗人对故乡或理想的向往,以及对远方边塞的遥想。
最后,日暮时分,“日暮县谯悲鼓角”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县楼上的鼓角声触动了诗人的哀愁;“不禁槐露浥秋袍”则以秋夜露水打湿衣袍的细节,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透露出淡淡的哀思与孤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融入个人情感,展现出诗人登楼远望的深沉思绪,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词语解释
不禁的意思:[释义](副)抑制不住,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感情,做出某种动作)。 [构成]偏正式:不〔禁 [例句]不禁内心感到钦佩。(作状语)不禁失笑。(作状语)...
非关的意思:不是因为;无关。 唐 宋之问 《燕巢军幕》诗:“非关怜翠幕,不是厌朱楼。” 明 刘基 《张子英闲止斋》诗之三:“筑室在城市,而无闤闠声。非关远人世,虑涤境自清。”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非关今日面皮娇,祇为当年舌太饶。”...
鼓角的意思:◎ 鼓角 gǔjiǎo[a drum and horn used in the army much like the modern bugle] 战鼓和号角的总称。古代军队中为了发号施令而制作的吹擂之物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 张郃。——《三国演义》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唐· 杜甫《阁夜》...
黄河的意思:◎ 黄河 Huáng Hé[the Yellow River (Huanghe River)] 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流经黄土高原、夹带大量泥沙,每年达16亿吨,除12亿吨入海外,有4亿多吨沉积在下游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为有名的“地上河”...
马足的意思:(1).马的足。《新唐书·归登传》:“ 登 性温恕,家僮为马所踶,笞折马足, 登 知,不加责。”《宋史·韩世忠传》:“背嵬军各持长斧,上揕人胸,下斫马足。”(2).马的足力。《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 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汉 张衡 《东都赋》:“马足未极,舆徒不劳。”(3).指破绽。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三章:“她是想支吾了事,怕老汉寻根究底的结果,会把昨晚深夜归家的马足露了出来,惹得老汉的又一顿训斥。”...
南辕的意思:车辕向南。谓车向南行。《左传·宣公十二年》:“令尹南辕反旆。” 杜预 注:“迴车向南。”《后汉书·袁绍传》:“奉詔之日,引师南辕。” 唐 杜甫 《别蔡十四著作》诗:“若冯南辕吏,书札到天垠。” 仇兆鳌 注:“ 夔 在 长安 之南,故北来者为南辕。”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 钦州 有 天涯亭 , 廉州 有 海角亭 ,二郡盖南辕穷途也。”...
盘绕的意思:◎ 盘绕 pánrào(1) [twine;coil]∶螺旋状地或圈状地缠绕在某物上她把头发盘绕在头顶上(2) [weave]∶用(如藤条、灯心草、嫩枝)互相围绕做成(篮子或环状物)...
日暮的意思:◎ 日暮 rìmù[at dusk]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日暮时分,炊烟袅袅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朔雁的意思:指北地南飞之雁。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眷转蓬之辞根,悼朔雁之赴 越 。” 唐 刘沧 《与僧话旧》诗:“此时相见又相别,即是 关 河 朔雁飞。” 清 曹寅 《寄姜绮季客江左》诗:“布帆暗转 金 焦 岸,朔雁新迟 彭蠡湖 。”...
直下的意思:(1).径直趋赴。《晋书·陶回传》:“ 峻 知 石头 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 小丹阳 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可一战而擒。”(2).谓径直实行下去。《朱子全书·孟子一》:“ 孟子 见人,即道性善,称 尧 舜 ,此是第一义。若於此看得透,信得及,直下便是圣贤,更无一毫人欲之私,做得病痛。”(3).直接下达。《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租庸使奏,近例皆直下。” 胡三省 注:“时租庸使帖下诸州调发,不关节度观察使,谓之直下。”(4).垂直向下;向下。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