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风霜吟赏析

风霜吟

宋 · 邵雍
见风而靡者草也,见霜而殒者亦草也。
见风而鸣者松也,见霜而凌者亦松也。
见风而靡,见霜而伤,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拼音版原文

jiànfēngérzhěcǎojiànshuāngéryǔnzhěchìcǎo

jiànfēngérmíngzhěsōngjiànshuāngérlíngzhěsōng

jiànfēngérjiànshuāngérshāng

yānnéngwèiyǒuyānyǒuwèiwáng

注释

风:指自然界的风。
靡:倒伏。
草:这里指普通的草。
霜:寒冷天气下的霜冻。
殒:凋零,死亡。
鸣:发出声音。
松:指松树。
凌:抵抗,挺立。
焉能:怎能。
为有:作为存在。
为亡:作为消亡。

翻译

随风倒伏的是草,遇到霜冻凋零的也是草。
听到风声就发出响声的是松树,经受霜冻依然挺立的也是松树。
风吹草低,霜降即损,它们怎能算是存在,又怎能说是消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所作的《风霜吟》,以草和松为例,探讨事物在面对自然环境中的变化。首句“见风而靡者草也”,形象地描述了草在风中随风摇曳的情景;“见霜而殒者亦草也”,则揭示了草在严霜下易凋零的脆弱。接下来,“见风而鸣者松也”,赞美松树虽经风吹却依然挺立;“见霜而凌者亦松也”,则展示了松树在霜冻中傲然不屈的姿态。

诗人通过对比草与松,表达了对坚韧不屈精神的赞赏:“见风而靡,见霜而伤”,草的软弱与松的坚韧形成鲜明对照。最后两句“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寓意即使面临困境,有如松一般坚韧的生命才能长久存在,不会轻易灭亡。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展现了邵雍对于人生境遇的独到见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