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
明 · 释今无
一鸟投深林,千群竞相逐。
始知鸟雀心,亦不事孤独。
朝引出郊原,暮引归空谷。
秋叫秋霜寒,春鸣春草绿。
谁云乞野人,一块果天福。
谁嗟白额鱼,却为豫且辱。
荣辱宁几何,一身苦不足。
但食沙边鱼,莫啄田中粟。
粟本人所争,争心起倾覆。
一旦布网罗,却同鱼与肉。
始知鸟雀心,亦不事孤独。
朝引出郊原,暮引归空谷。
秋叫秋霜寒,春鸣春草绿。
谁云乞野人,一块果天福。
谁嗟白额鱼,却为豫且辱。
荣辱宁几何,一身苦不足。
但食沙边鱼,莫啄田中粟。
粟本人所争,争心起倾覆。
一旦布网罗,却同鱼与肉。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以“鸟”为主题,描绘了鸟儿的生活习性和情感世界,同时也借鸟喻人,探讨了人生的荣辱得失和生存之道。
首句“一鸟投深林,千群竞相逐”,形象地描绘了一只鸟飞向幽深的森林,而众多鸟群紧随其后的情景,展现了鸟儿之间的互动与竞争。接着,“始知鸟雀心,亦不事孤独”,通过鸟儿的行为揭示了它们并非天生孤僻,而是有着群体生活的本能。
“朝引出郊原,暮引归空谷”,描述了鸟儿每日的迁徙生活,从郊外到山谷,展现了它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依赖。“秋叫秋霜寒,春鸣春草绿”,通过季节的变化,进一步描绘了鸟儿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以及它们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反应。
“谁云乞野人,一块果天福。谁嗟白额鱼,却为豫且辱。”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人生荣辱的看法。一方面,诗人认为像鸟儿一样,普通人(野人)也能享受到自然赐予的幸福;另一方面,也讽刺了那些因贪欲而招致不幸的人(白额鱼),如同古代传说中的豫且,因贪婪而被惩罚。
最后,“荣辱宁几何,一身苦不足。但食沙边鱼,莫啄田中粟。粟本人所争,争心起倾覆。一旦布网罗,却同鱼与肉。”诗人在此反思人生的荣辱得失,指出个人的痛苦与快乐是相对的,不应过分追求物质财富,而应保持内心的平和。同时,通过比喻,警示人们要警惕贪婪之心可能带来的灾难,最终强调了顺应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以鸟喻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人性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