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先主庙次唐贞元中张俨诗韵三首(其三)赏析

先主庙次唐贞元中张俨诗韵三首(其三)

宋 · 陆游
洛阳化为灰,棘生铜驼陌。
讨贼志不成,父老泣陵柏。

注释

洛阳:古代都城,这里指洛阳城。
化为灰:变为废墟,形容毁灭。
棘:荆棘,多刺的植物,象征困难和荒凉。
铜驼陌:铜驼路,洛阳的著名道路,这里代指洛阳。
讨贼:讨伐叛贼或敌人。
志:愿望,决心。
不成:未能实现。
父老:年长的人,这里指当地居民。
泣:哭泣,流泪。
陵柏:陵墓边的柏树,常用来象征哀悼和历史遗迹。

翻译

洛阳城已化为废墟,铜驼路上长满荆棘。
讨伐叛贼的愿望未能实现,老人们在陵墓边哭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题为《先主庙次唐贞元中张俨诗韵三首(其三)》。诗中以洛阳的荒凉景象作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战乱后的感慨。"洛阳化为灰"描绘了昔日繁华的洛阳已成为废墟,"棘生铜驼陌"进一步渲染了物是人非的凄凉,曾经的铜驼路如今长满了荆棘。"讨贼志不成"暗指壮志未酬,暗示了诗人对于未能实现平定叛乱、恢复秩序的愿望的遗憾。最后两句"父老泣陵柏"则通过父老乡亲在刘备陵墓前哭泣的情景,展现了人民对于动荡时局的悲痛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对理想未能实现的沉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