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季伟公有小玉盘诗以索之赏析

季伟公有小玉盘诗以索之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未赠尔琅玕,难求双玉盘。
不贪宁是宝,匪报但为欢。
五作梅花出,三从绮阁看。
定知汉平子,先致慰愁叹。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季伟公所求之物——小玉盘的赞美与理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珍宝和欢乐的独特见解。

“未赠尔琅玕,难求双玉盘。” 开篇即以“琅玕”(一种美石)和“双玉盘”作为隐喻,暗示季伟公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之物,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珍贵情感或理想境界。“未赠”与“难求”两词,既表达了对季伟公追求的敬意,也流露出对这种追求可能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的感慨。

“不贪宁是宝,匪报但为欢。”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宝”的理解,认为真正的宝物并非物质上的财富或珍稀之物,而是内心的满足与快乐。这里的“不贪”与“匪报”强调了追求内心之宝的重要性,而非外在的物质回报。

“五作梅花出,三从绮阁看。” “五作梅花出”可能暗指季伟公的才华或某种成就如同梅花般绽放,而“三从绮阁看”则可能象征着季伟公的成就或情感被广泛欣赏与赞誉。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梅花与绮丽的阁楼,形象地描绘了季伟公所追求的美好景象。

“定知汉平子,先致慰愁叹。” 最后一句引用了汉代文学家班固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季伟公能够像汉平子一样,先于他人表达对愁苦的慰藉,展现出其深沉的情感与智慧。这不仅是对季伟公的赞美,也是对其未来成就的一种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季伟公所求之物的赞美与解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追求与内心之宝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季伟公未来成就的期待与祝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