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游崇化寺题观音院
人远尘坌息,高门开宝坊。
华檐敞虚殿,乔木护修廊。
閒庭引幽步,偃息得兹堂。
惟时炎火衰,清秋朝暮凉。
窗虚竹色静,风远松声长。
遥山露云表,远水连天光。
独游不自得,遐眺有馀伤。
留滞感华岁,登临思故乡。
言归日已夕,月出林苍苍。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默默:静静地。苦:困苦。
展:舒展。
驾言:驾车出行。
陟:登上。
崇岗:高山。
人远:人群远离。
尘坌:尘土飞扬。
息:停止。
高门:豪门。
宝坊:珍贵的坊门。
华檐:华丽的屋檐。
敞:敞开。
虚殿:空旷的大殿。
乔木:高大的树木。
修廊:长长的回廊。
閒庭:闲适的庭院。
幽步:漫步。
偃息:休息。
炎火衰:夏日减退。
清秋:清凉的秋季。
窗虚:窗户明亮。
竹色静:竹影静谧。
松声长:松涛声悠长。
遐眺:远望。
馀伤:余下的哀伤。
华岁:美好的岁月。
故乡:家乡。
言归:回家。
日已夕:傍晚时分。
月出:月亮升起。
苍苍:苍茫。
翻译
默默地忍受着困苦无法舒展,驾车前往那高高的山岗。人群远离,尘埃渐息,豪门大宅打开珍贵的坊门。
华丽的屋檐下,空旷的大殿敞开,高大的树木守护着长长的回廊。
闲适的庭院引领我漫步,这里是我得以休息的殿堂。
此刻炎炎夏日已减退,清晨傍晚带来清凉。
窗户透亮,竹影静谧,远处松涛声悠长。
远山云雾缭绕,水面与天边相接,景色壮丽。
独自游历,心中不得畅快,遥望远方,不禁心生哀伤。
停留此地,感叹时光匆匆,登高望远,思念起故乡。
言归之时,已是傍晚,月儿升起,照在苍茫的树林之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自游历崇化寺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远方故乡的思念。
"默默苦不展,驾言陟崇岗" 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沉郁的情绪,诗人在高高的山岗上驾车而行,但心中却充满了难以言表的忧愁。接着"人远尘坌息,高门开宝坊" 描述了一个冷清的人间景象,人们稀少,尘土覆盖,而那高大华丽的大门却静悄悄地敞开着。
"华檐敞虚殿,乔木护修廊"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寺院的宏伟与宁静。诗人通过"閒庭引幽步,偃息得兹堂" 表达了自己在这寂静环境中的漫步和片刻的休憩。
接下来的几句"惟时炎火衰,清秋朝暮凉。窗虚竹色静,风远松声长" 描绘了季节的更替,从炎热到凉爽,以及窗前竹影的宁静与远处松林传来的悠长之声。
然后是"遥山露云表,远水连天光" 这两句诗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山峦和流水都与那无垠的天空相连,形成了一幅宏伟的画面。
"独游不自得,遐眺有馀伤" 这里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他的独自游历并未带来心灵的满足,只是增加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伤感。
"留滞感华岁,登临思故乡" 诗人在此停留,对眼前的景色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同时也激起了他对于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远方家乡的思念。
最后两句"言归日已夕,月出林苍苍" 描述了诗人游历结束时的场景,太阳已经落山,而夜色中升起的明月洒在苍翠的树林之上,为这次独游画上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句号。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崇化寺及其周遭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