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堂上歌行
昔仕京洛时,高门临长河。
出入重宫里,结友曹与何。
车马相驰逐,宾朋好容华。
阳春孟春月,朝光散流霞。
轻步逐芳风,言笑弄丹葩。
晖晖朱颜酡,纷纷织女梭。
满堂皆美人,目成对湘娥。
虽谢侍君闲,明妆带绮罗。
筝笛更弹吹,高唱好相和。
万曲不关心,一曲动情多。
欲知情厚薄,更听此声过。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四坐:四周的人们。莫喧:不要喧哗。
堂上歌:在厅堂上演唱的歌曲。
仕京洛:在京都洛阳做官。
高门:显赫的门第。
长河:指黄河,这里泛指大河。
重宫里:皇宫深处。
曹与何:人名代指朋友,可能指曹植、何晏等当时的名人。
车马:代指权贵的出行。
容华:容貌华美,这里指追求奢华的生活。
阳春:温暖的春天。
孟春月: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
流霞:流动的云霞,形容光彩绚丽。
轻步:轻快的步伐。
芳风:芳香的春风。
丹葩:红色的花朵。
晖晖:光彩照人的样子。
酡:酒后脸上泛红的样子。
织女梭:比喻忙碌或快速移动的情景,源自织女织布的形象。
美人:美丽的女子。
目成:通过眼神交流达成默契或情意。
湘娥:湘水女神,这里比喻美女。
谢:辞去。
侍君闲:侍奉君王的安逸生活。
明妆:明亮的妆容。
筝笛:两种乐器,筝为拨弦乐器,笛为吹管乐器。
弹吹:弹奏和吹奏。
相和:和谐地配合。
万曲:众多的曲目。
一曲:某一首特别的曲子。
情厚薄:情感的深浅。
更听:再听一次。
翻译
请大家静一静,听我唱首堂上的歌。回想在京城洛阳的日子,府邸靠近宽阔的河流。
频繁进出深宫内院,结交了曹与何这样的朋友。
车马相互追逐,宾客朋友都喜好华丽的装扮。
阳春三月里,晨光如流霞般铺洒。
轻盈步伐追随芬芳的春风,谈笑间玩赏着红花。
红润的面色如醉酒一般,忙碌的场景如同织女穿梭。
满堂都是美丽的女子,眼神交流中似湘水女神相对。
虽然已辞去侍奉君王的悠闲生活,但依然妆容精致身着绮丽衣裳。
筝和笛子轮番弹奏吹响,歌声高昂和谐。
千曲万曲不动心,唯有一曲深深触动了情感。
若想知情感深浅,再听这歌声中的情意绵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优雅的宴席生活,展现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社交场景和文化娱乐。开篇“四坐且莫喧,听我堂上歌”设置了一个安静倾听的氛围,让人预感到接下来是一番美好的艺术享受。
诗人通过对昔日仕途生活的回忆,描绘出一幅繁华与活跃并存的都市景象:“昔仕京洛时,高门临长河。出入重宫里,结友曹与何。”这里“高门”指的是士族大户人家的豪宅,“临长河”则是对地理位置的描写,而“出入重宫里”则透露出诗人曾在朝廷担任要职,与权贵交往密切,结下了曹操、蔡邕这样的名流之友。
接下来,诗人细致地描绘宴会场景:“车马相驰逐,宾朋好容华。”这里展示的是一种奢侈的社交生活,车马争辉映衬出宾客之间的繁荣与和谐。而“阳春孟春月,朝光散流霞。轻步逐芳风,言笑弄丹葩”则是对宴会时节的描写,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画面。
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极为生动:“晖晖朱颜酡,纷纷织女梭。满堂皆美人,目成对湘娥。”这里“朱颜”指的是美酒染红了脸色,“织女梭”则是比喻妇女们手中的针线工具,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而“满堂皆美人”直接描写了宴会上的女性以其华丽的装扮和动人的笑容成为了景致。
即便在这样的欢乐场合中,也不乏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感慨:“虽谢侍君闲,明妆带绮罗。”这里“谢侍”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仕途生活的告别,而“明妆带绮罗”则是对个人装扮的细节描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最后两句:“筝笛更弹吹,高唱好相和。万曲不关心,一曲动情多。”则表现了诗人对于音乐艺术的热爱与敏感,以及音乐能够触动人心的能力。而“欲知情厚薄,更听此声过”则是对前文情感表达的总结,通过音乐来鉴别和深化情感。
这首诗在描绘生活画面时,不仅有着丰富的细节,也蕴含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是一篇集观察、回忆、情感于一体的杰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