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寄鹤年赏析

寄鹤年

元末明初 · 戴良
衡门之下可栖迟,且抱遗经住海涯。
东汉已编《高士传》,西方仍诵美人诗。
衰年避地方蓬转,故国伤心忽黍离。
天末秋风正萧瑟,一鸿声彻暮云悲。

拼音版原文

héngménzhīxiàchíqiěbàojīngzhùhǎi

dōnghànbiāngāoshìchuán》,西fāngréngsòngměirénshī

shuāiniánfāngpéngzhuǎnguóshāngxīnshǔ

tiānqiūfēngzhèngxiāo鸿hóngshēngchèyúnbēi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偏远海边的简陋居所中,坚守学术,追忆往昔的时代和远方的故国之情。首句“衡门之下可栖迟”表达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满足,以及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他选择居住在海边,远离尘嚣,怀抱古籍,体现了其高尚的精神追求。

第二句“东汉已编《高士传》”暗示了诗人对古代贤人逸士的敬仰,而“西方仍诵美人诗”则可能暗指他对美好文学的热爱,尤其是女性诗人的作品,这反映了诗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衰年避地方蓬转”描绘了诗人年事已高,流离失所的生活状态,寓含着漂泊不定的无奈与沧桑。“故国伤心忽黍离”则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以及物是人非的哀愁,用“黍离”典故表达了对亡国之痛的感慨。

尾联“天末秋风正萧瑟,一鸿声彻暮云悲”以景结情,通过秋风的凄凉和孤鸿的哀鸣,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寄托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感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戴良作为元末明初文人学者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词语解释

避地的意思:亦作“ 避墬 ”。1.谓迁地以避灾祸。《汉书·叙传上》:“ 始皇 之末, 班壹 避墬於 楼烦 ,致马牛羊数千羣。”《汉书·叙传上》:“﹝ 班彪 ﹞知 隗嚣 终不寤,乃避墬於 河西 。” 颜师古 注:“墬,古地字。”《后汉书·东夷传·濊》:“ 汉 初大乱, 燕 、 齐 、 赵 人往避地者数万口。”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六:“初, 粲 与族兄 凯 避地 荆州 ,依 刘表 。” 宋 文天祥 《指南后录·东海集序》:“自丧乱后,友人挈家避地。” 清 姚椿 《<乔处士遗集>序》:“尝避地至吾郡,交几社诸人。...

地方的意思:[释义](1) (名)基本义:(地方儿)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你什么地方痛。(作宾语) (2) (名)部分。这种做法对的地方不多。(作宾语) [构成]偏正式:地(方 [同义]处所①...

东汉的意思:朝代名。自 汉 光武帝 刘秀 建武 元年(公元25年)起至 汉 献帝 刘协 延康 元年(公元220年)止,共历十二帝。因所都 洛阳 ,在 汉 旧都 长安 (今 陕西 西安市 )之东,故称 东汉 ,也称 后汉 。...

方蓬的意思:传说中海中二神山 方丈 、 蓬莱 的并称。 唐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诗:“寄言 息夫子 ,岁晚陟 方 蓬 。” 王琦 注:“ 方 蓬 , 方丈 、 蓬莱 ,海中二神山也。” 明 李东阳 《和沉地官时旸游城西朝天宫韵》:“逢僧问 兜率 ,访道疑 方 蓬 。”...

高士的意思:◎ 高士 gāoshì[excellent person] 志趣、品行高尚的人;超脱世俗的人,多指隐士吾闻鲁连先生, 齐国之高士也。——《战国策·赵策》...

高士的意思:◎ 高士 gāoshì[excellent person] 志趣、品行高尚的人;超脱世俗的人,多指隐士吾闻鲁连先生, 齐国之高士也。——《战国策·赵策》...

故国的意思:◎ 故国 gùguó(1)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孟子·梁惠王》(2) [motherland]∶祖国,本国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生活习惯基本上保持故国的一套(3) [native countryside]∶故乡,家乡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唐· 杜甫《上白帝城诗》(4) [old capital]∶旧都。南宋时指汴京(5) [ol...

海涯的意思:海边。 宋 苏轼 《寄高令》诗:“田园知有儿孙委,蚤晚扁舟到海涯。”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王天碧》:“丰年有象皆侯德,《五袴》歌謡徧海涯。” 许地山 《海角底孤星》:“金星从东边底海涯升起来。”...

衡门的意思:(1).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朱熹 集传:“衡门,横木为门也。门之深者,有阿塾堂宇,此惟横木为之。”《汉书·韦玄成传》:“圣王贵以礼让为国,宜优养 玄成 ,勿枉其志,使得自安衡门之下。” 颜师古 注:“衡门,谓横一木於门上,贫者之所居也。” 郁达夫 《木曾川看花》诗:“原野青青春事繁,鸣禽诱我出衡门。”(2).借指隐者所居。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用袪其蔽。”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诗:“寝跡衡门下,邈与世...

鸿声的意思:(1).鸿雁鸣叫的声音。 唐 武元衡 《长安秋夜怀陈京昆季》诗:“萤影疏帘外,鸿声暗雨中。” 唐 张仲素 《秋思》诗之二:“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2).大声;高声。 汉 焦赣 《易林·困之离》:“鸿声大视,高举神化。”《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大鸿臚”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郊庙行礼讚九宾,鸿声臚传之也。”(3).大名声。 晋 郭璞 《赠潘尼》诗:“擢颖盖 汉阳 ,鸿声骇皇室。” 唐 韩愈 《嘲鲁连子》诗:“高拱禪鸿声,若輟一盃水。” 明 高启 《...

美人的意思:◎ 美人 měirén(1) [beauty](2) 美女一个长着油光发亮的黑头发、红嘴唇、眼睛一点也不怯懦的大胆的美人(3) 品德高尚的人;贤人全州的美人和绅士都聚集在那里...

末秋的意思:秋末。指农历九月。《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末秋。”...

蓬转的意思:(1).蓬草随风飞转。喻人流离转徙,四处飘零。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有 乐天先生 者,避地蓬转。” 唐 灵一 《江行寄张舍人》诗:“客程终日风尘苦,蓬转还家未有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地北天南蓬转, 巫 云 楚 雨丝牵。”(2).蓬草遇风即转动,比喻事物变化迅速。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其或峨然守正,确尔不移,不蓬转以随众,不改雅以入 郑 者,人莫能憎而知其善。” 唐 吕温 《蕃中拘留岁馀回至陇石先寄城中亲故》诗:“蓬转星霜改,兰陔色养违。”...

栖迟的意思:亦作“ 栖遟 ”。亦作“ 栖遅 ”。亦作“栖犀”。1.游息。《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朱熹 集传:“栖迟,游息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夫以 邓生 之才,参拟王佐之略,损翮弭鳞,栖迟刀笔之间,岂以为谦,势诚然也。” 元 虞集 《次韵杜德常博士万岁山》:“玉几由来常咫尺,衡门此日遂栖遟。” 清 刘大櫆 《赠方抱之序》:“无亭臺苑囿以为眺望之资,无梵宇琳宫之閒靚以为栖迟之地。” 邵燕祥 《献诗》:“今天,我想象我是一只燕子,栖迟在箭楼的 北京 雨燕。”(2).耗散。...

秋风的意思:◎ 秋风 qiūfēng[autumn wind] 秋天的风...

伤心的意思:◎ 伤心 shāngxīn[grieve] 心里非常痛苦别为这事伤心...

黍离的意思:本为《诗·王风》中的篇名。《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周 室之颠覆,徬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遂用作感慨亡国之词。 三国 魏 曹植 《情诗》:“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麦秀之感,非独 殷 墟;黍离之悲,信哉 周 室。” 宋 柴望 《多景楼》诗:“昔日最多风景处,今人偏动黍离愁。” 明 张煌言 《舟次琅琦谒钱希声相公殡宫》诗之一:“赤手曾扶板荡运,黄肠犹带黍离愁。”...

衰年的意思:衰老之年。 唐 杜甫 《泛舟送魏仓曹还京因寄岑参范季明》诗:“若逢 岑 与 范 ,为报各衰年。” 宋 苏轼 《次韵曾子开从驾再和》之一:“衰年壮观空惊目,嶮韵清诗苦鬭新。” 明 屠隆 《綵毫记·禄山谋逆》:“论荒淫主上衰年,狐鼠辈窃弄权。”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石刻诗经残本》:“予访求五十年,不得隻字,昨岁始见《左传》残本仅字,今復见此刻经注万有餘言,真衰年乐事也。”...

诵美的意思:(1).颂扬美德。《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方且排凤闕以高游,开爵园而广宴,并命在位,展诗发志,则夫诵美有章,陈信无愧者歟!” 吕向 注:“言今天子仁明,颂美德亦无愧也。”(2).歌颂赞美。 清 朱之瑜 《上长崎镇巡揭》:“即四方观听者,寧不播扬而诵美。”...

天末的意思:天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 汉 张衡 《东京赋》:“眇天末以远期,规万世而大摹。” 唐 杜甫 《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寄徐二义尊大梁》词:“故人天末不见,使我思华年。” 叶圣陶 《夜》:“狗吠声同汽车的呜呜声远得几乎渺茫,好象在天末的那边。”...

西方的意思:◎ 西方 xīfāng(1) [west]∶西边或西边的地方(2) [West]∶指位于西半、北半球的国家。指欧美各国...

萧瑟的意思:◎ 萧瑟 xiāosè(1) [rustle in the air]∶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秋风萧瑟。——《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2) [desolate]∶寂寞凄凉...

遗经的意思:(1).指古代留传下来的经书。《晋书·王湛荀崧等传论》:“ 崧 则思业该通,缉遗经於已紊。” 唐 韩愈 《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 郑泽 《壬子秋日》诗:“先生守遗经,清风澹儒素。”(2).谓留给子孙以经书。语本《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元 王构 《翰林承旨姚燧父桢赠官制》:“先兄后弟,继文以忠,以章节惠之文,以示遗经之报。”...

猜你喜欢